張柏青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構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水護水協同機制的提案”,由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丹江口庫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是緩解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特大型水利基礎設施,推進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質安全保障,對我國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具有重要意義。您提出的構建保水護水協同機制、完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加大政策項目支援力度等建議,對於保護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生態環境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一、關於構建保水護水協同機制
(一)推進跨區域聯合執法。2023-2024年,我部組織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長江局),會同相關省生態環境廳對水源區開展水質安全保障巡查,及時反饋發現問題並督促地方整改提升,持續強化水源區協同保護與治理。水利部會同有關地方建立丹江口水庫水行政執法聯席會議制度,組建漢江流域水政監察總隊,積極推進丹江口庫區及其上游流域跨區域跨部門聯合執法。
(二)加快推進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十四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結合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等實施,支援水源區開展污染防治和森林資源培育、水土保持、河道水環境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將“大巴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修復工程”納入《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我部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丹江口水庫重要水體保護要點,推進污水管網建設改造、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環境風險防範等重點任務。發佈《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出臺13項技術指南,指導丹江口水源區有關地方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監督管理各項工作。指導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內鄉縣、鄧州市、鄖陽區、西鄉縣、漢濱區5個畜牧大縣印發實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持續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準。聯合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印發《“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指導丹江口庫區及上游相關省份重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等目標任務。
(三)完善志願服務機制。2025年1月,我部聯合中共中央社會工作部印發《“美麗中國,志願有我”生態環境志願服務實施方案(2025-2027年)》,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志願服務體系,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事務,推動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
(四)深化區域對口協作。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受水區的北京市、天津市與水源區湖北省、河南省、陜西省,成立對口協作工作協調機制,落實《關於推進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對口協作工作的通知》中協作資金和項目安排有關要求,強化産業園區共建共營、産業轉移承接、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合作,加強幹部人才交流,促進水源區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
二、關於完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
(一)完善跨省協同管理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多次組織召開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部際聯席會議,統籌部署推進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污染治理、生態保護修復和高品質發展。我部組織長江局建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水生態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水生態環境資訊共用機制,通過協同開展巡查督導,加強形勢會商,實施資訊共用,凝聚水源區保護合力。水利部組織長江委開展漢江流域綜合規劃編制工作,統籌推進漢江流域保護和治理。召開協商會議審議漢江流域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建立健全漢江流域水資源調配機制。指導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有限責任公司與庫區六縣(市、區)人民政府簽訂丹江口水庫庫區協同管理試點工作協議,探索河長制管理框架下的縣-鄉-村網格化協同共管機制。
(二)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對機制。我部指導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在丹江口庫區,圍繞突發環境事件事前、事發初期等首要環節,選取丹江、老灌河及其支流,利用現有自動和常規監測站(點)對河流水質進行預警監測,探索建立具有示範意義的突發環境事件快速監測、預警和報告機制。水利部開展丹江口庫區及其上游流域-中線總幹渠聯動水質安全保障應急演練,整合多方力量共同開展跨部門、跨區域協同演練,實現“多場景聯動,多點位網路推演”,提高了跨區域、跨部門間的突發水污染事件應對協同能力。
(三)加快水源區水質監測資訊化建設。“十四五”期間,我部在丹江口庫區及其上游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共設置水環境品質國控斷面(點位)75個,在丹江口水庫、丹江河南段、漢江湖北段和陜西段設置22個點位開展水生態監測。依託全國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和國家數據共用交換平臺,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共用全部國控水質自動站實時監測數據。
三、關於加大政策項目支援力度
(一)推動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動出臺《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將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製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的職責,要求流域沿線相鄰省份人民政府加快簽訂行政區域間生態保護補償協議。財政部對河南、湖北、陜西三省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支援力度,該項轉移支付為財力性補助,由中央財政下達到省,三省財政部門可統籌用於支援丹江口水庫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方面。2025年6月,我部配合財政部等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和《關於深入推進大江大河干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的實施方案》,明確中央層面統一建立大江大河干流補償機制,地方可在中央層面建立統一機制基礎上,選擇具備重要生態服務價值、受益主體明確的流域,自主協商開展跨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
(二)加大財政投入。2021-2024年,中央財政分別下達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涉及的河南省、湖北省、陜西省水污染防治資金46.0億元、59.0億元、55.2億元,支援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水污染防治監管能力建設等工作。財政部分別安排中央財政資金20億元持續支援湖北荊江段及洪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秦巴山東段-漢江流域、漢江中游水源涵養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等。通過林草轉移支付資金,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修復和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工作。通過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支援實施特大型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開展重點區域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建設。通過中央救災物資儲備項目資金,支援用於購置生活救助、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滅火、大震應急、綜合性消防救援等5類救災物資,確保極端情況下應急救災物資供應。
(三)做好《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修改前期論證。《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4年頒布實施以來,在指導南水北調工程運作與管理、依法治水管水上發揮了顯著作用。水利部將總結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多年運作實踐經驗,結合全面推行水資源費改稅等新形勢新要求,積極做好《條例》修改相關前期工作,按程式推動《條例》修改適時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進一步加強水庫管理法治建設。
(四)推動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我部認真落實《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積極支援丹江口水源區推動生態産品價值實現。鼓勵有關省市圍繞生態産品調查監測、價值評價、經營開發、保護補償等方面探索創新,推動生態産品價值評價結果進決策、進考核、進補償,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打造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示範樣板。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等部門,持續推進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加強流域統籌區域協同,持續強化水源區協同保護與治理;繼續推動各地完善流域上下游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提升應急防控能力,深化依據部門職能的監測數據匯交和共用使用機制;不斷強化資金支援,促進丹江口庫區生態保護和綠色可持續發展。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