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011號建議的答覆

2025-06-27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5-06-27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汪華東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加強跨界河流共保聯治的建議”,由我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一、科學制定政策規劃,推動跨界水體聯防聯控
  2020年,我部會同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指導流域各省(區、市)加強資訊通報、聯合監測、協同處置等,形成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應對合力,淮海經濟區涉及的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省份,相互均已簽訂跨省流域上下游聯防聯控協議,實現省級層面聯防聯控全覆蓋。
  2023年,經國務院同意,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印發《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以改善水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指導各地以河湖為統領,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協同保護、聯保共治。《規劃》“淮河流域”專章提出,按照“一橫、兩縱、三湖、四區”空間佈局開展水生態環境保護,著力加強面源污染防治,健全包括淮海經濟區在內的全流域跨界水體聯防聯控機制。“十四五”以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深入推進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施,逐步健全淮河流域跨界水體聯防聯控機制,促進流域內各省共抓大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縣域名單(以下簡稱名單),均由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有關部門劃分確定。我部根據名單,定期開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品質監測評價,為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提供依據。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指導相關省份健全流域跨界水體聯防聯控機制;統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水域功能保障需要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實際,科學合理確定水質保護目標,做好水質管理要求的銜接;配合推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定期開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品質監測與評價工作。
  二、加強跨區域多部門統籌,健全落實聯合執法機制
  2023年,我部組織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會同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四省生態環境部門,按照“統一編制、分別報批、分省實施”原則,編制發佈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這是首個國家&&統一編制的流域型綜合排放標準,標準的統一打破了行政區劃對江河湖泊流域性的分割,推動蘇魯豫皖等淮海經濟區相關省份深化區域執法協作、完善聯合執法機制。
  2024年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我部、公安部印發《辦理污染環境犯罪案件證據指引》,為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監督管理、規範辦理污染環境案件,提供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以下簡稱“兩法”)銜接工具書。工作機制上,始終將嚴肅查處環境違法犯罪案件作為“兩法”銜接工作落腳點和著力點,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逐步形成了“六個聯合”。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建立聯席會議、聯合調查、重大案件聯合掛牌督辦等制度機制,為依法懲治生態環境犯罪行為提供制度保障,共同辦理多起“兩法”聯合打擊環境違法犯罪的“標誌性”案件,實現“查處一案、震懾一片”的刑罰教育懲治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督促地方加強流域跨界水污染事件聯合執法,強化“兩法”銜接機制,促進跨界河流聯保共治,推動跨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協同改善。
  三、綜合考量多方協調,穩妥推進國控斷面優化調整
  為更加全面客觀反映全國地表水環境品質狀況及變化趨勢,滿足水域功能保障需求,精準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美麗中國建設,2024年,我部組織開展“十五五”國家地表水生態環境品質監測斷面優化調整工作,其中包括未設置在跨界零公里處且污染責任不清的、失去控制功能的、水質代表性發生變化的部分斷面。沱河小王橋斷面屬安徽、河南跨界斷面,其手工採樣位置基本位於跨界零公里處;水質自動監測站雖位於跨界零公里下游(安徽)較遠處,但具備對上游(河南)來水污染控制功能;同時,該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時間早,監測數據延續性、可比性好。經徵求安徽、河南兩省意見,“十五五”期間小王橋國考斷面保持現有位置不變。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組織做好國家地表水環境品質監測,為地方開展跨界水體聯防聯控提供數據支援。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5年6月27日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5年6月27日印發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