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7399號建議的答覆

2025-07-24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5-07-24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王焰新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打造踐行‘兩山’理念洪湖治理樣板的建議”,由我部會同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工業和資訊化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一、關於創新治理體制機制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我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強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堅持以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導向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為進一步加大洪湖治理保護支援力度,2024年11月,我部與湖北省創新工作機制,組建洪湖部省聯合工作組,派駐技術單位長期駐點荊州市開展科技幫扶,加強水生態環境和流域污染特徵研究,定期開展水生態環境形勢分析會商,加強風險問題排查,建立截污治污與管控、排口排查整治與管控、河湖水生態問題清單臺賬,指導湖北省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加強洪湖流域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品質。
  同時,我部與有關部門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完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在首批國家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中積極開展水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實踐探索的通知》,明確水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總體要求,提出水生態資源權益交易、水流生態補償交易、水生態保護治理産業融合、水生態産品抵質押融資等價值實現路徑,強化水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組織保障。我部積極配合開展首批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同時推動各地依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探索創新生態産品價值轉化路徑和模式,支援圍繞生態産品調查監測、價值評價、經營開發、保護補償等方面探索創新,推動生態産品價值評價結果進決策、進考核、進補償,有效發揮其在區域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
  二、關於構建生態産品和文旅資源價值實現體系
  一是指導構建集約化淡水迴圈養殖模式。自2024年起,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實施漁業綠色迴圈發展項目,中央財政最高給予1億元補獎資金,支援以縣為單位開展包括淡水迴圈水養殖模式在內的生産基礎設施、水産苗種生産等項目建設。2024-2025年,支援湖北省5個縣實施漁業綠色迴圈發展項目,促進縣域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持續組織開展包括集約化淡水迴圈水養殖模式在內的水産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積極指導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2024年在湖北省認定38家“五大行動”骨幹場戶,有力帶動了生態健康養殖發展。
  二是打造“洪湖農墾”等區域公用品牌。圍繞推動湖北農墾大沙湖、大同湖、小港等3家洪湖流域國有農場品牌建設和産業發展,2022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安排中央銜接資金1596萬元,支援大沙湖農場名特優清潔高效養殖和蔬菜産業發展;湖北省安排省級銜接資金200萬元,支援大同湖農場實施萬畝無抗魚養殖基地建設項目,推動種植、養殖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加強品牌培育,指導湖北農墾印發優質農産品集錦,收錄洪湖藕粉、蓮子、荷葉茶、生態甲魚等農産品和品牌。強化産銷銜接,組織農交會、農民豐收節等展示展銷活動,加強宣傳推介,在2024年農交會上,小港農場現場簽訂“洪湖蓮藕”銷售訂單200余萬元。
  三是推動低空裝備應用推廣。工業和資訊化部支援湖北省發揮通用航空裝備研製優勢,打通産品研製、場景應用、運作管理和服務全鏈條,提升航空應急救援能力。推動無人化、電動化、智慧化低空裝備技術攻關和應用推廣,鼓勵在具備安全條件的地區,依託AS700載人飛艇等低空裝備拓展低空旅遊等新型消費示範應用。
  四是積極支援生態旅遊、紅色旅遊發展。文化和旅遊部指導湖北省採取多樣化模式,探索生態産品旅遊價值實現路徑。支援湖北(神農架林區)神農架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黃岡市龜峰山景區、武漢市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和襄陽市堯治河生態旅遊景區建成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支援湖北省將湘鄂西紅色旅遊系列景區(荊州市洪湖市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群、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等14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納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三、關於加強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
  水利部升級構建了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數字孿生平臺,建設全國統一、及時更新的數據底板,利用水利數據模型,生成全國範圍數字流域水系,基本實現基於“流域-幹流-支流-斷面”鏈條的水利對象多要素數字化映射,實現二、三維一體化可視倣真模擬,重點強化“算”“演”能力,整合模型計算成果和可視化模型,實現自動解析與多模型綜合展示,初步具備開展洪湖流域水文動態分析的能力,可為完善洪湖流域水監管體系、提升流域系統治理水準等提供決策支援。
  我部指導湖北省制定實施生態環境監測監管資訊化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數字化、智慧化、精準化、協同化水準,建設長江大保護數字化治理智慧平臺,完善前端感知體系、數據資源體系、協同監管體系、全景指揮體系建設,提升流域水智慧監管水準。定期組織開展水生態環境形勢分析和汛期污染強度監測分析,加強江漢平原四湖流域、長江中游等湖泊氮磷污染溯源分析,指導加強水生態環境治理,推進湖泊水質達標。緊盯督察發現問題整改情況,指導督辦地方整改到位。組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在湖北省設置駐點工作組,開展洪湖水生態調查,圍繞水質下降、水生態退化等重點問題,提出綜合治理對策。建立水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湖泊污染控制等重點實驗室,開展湖泊生態修復與評估等關鍵技術攻關,強化科技支撐。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組織洪湖部省聯合工作組,加大指導幫扶力度,推動解決洪湖流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指導支援包括洪湖流域在內的地區,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建立完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生態産品旅遊價值的實現路徑,推進流域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5年7月23日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5年7月24日印發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