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7882號建議的答覆

2025-07-24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5-07-24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張玉珍等4位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於支援閩粵共同打造山海聯動的汀江韓江全流域美麗河湖的建議”,由我部會同財政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一、關於閩粵兩省共同打造山海聯動的美麗汀江—韓江
  一是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近年來,財政部會同我部等部門先後出臺《關於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關於深入推進大江大河干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從全流域維度進行整體設計,鼓勵地方加強機制建設。指導支援閩粵兩省簽署了四輪汀江—韓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持續深入合作開展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推動流域水環境品質穩中向好。汀江—韓江流域的汀江、梅潭河、石窟河(中山河)跨省界斷面水質從2016年的III類提升至2024年的Ⅱ類,象洞溪斷面水質從Ⅴ類提升至Ⅱ類。2022年10月,福建省印發實施《福建省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實施方案》,在全省選擇28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相關縣(市)開展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其中,汀江流域的長汀、武平、上杭、連城、寧化縣被納入試點。2022-2025年,福建省下達汀江流域相關縣(市)補償資金約2億元,由縣(市)統籌用於生態環境治理。
  二是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2025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印發實施《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堅持示範引領,總結推廣各地實踐創新的好經驗好做法,打造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示範樣板。“十四五”以來,持續開展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徵集活動,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目前,全國已選樹三批、94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發揮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廣東省印發實施省級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清單以及評價指標體系,明確2025年底前完成韓江幹流美麗河湖建設任務。指導梅州市制定實施《梅州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梅州市碧水保衛戰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持續深入推進韓江水污染防治。截至目前,汀江—韓江幹流排污口排查整治基本完成。
  二、關於推進汀江—韓江流域生態環境系統治理
  一是加大流域綜合治理力度。福建省出臺《龍岩市汀江保護條例》,推動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協同治理,進一步鞏固深化汀江—韓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健全流域多路徑合作實踐機制,閩粵兩省共同制定《廣州市與龍岩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3-2027年)》,從10個方面深入推進廣州市和龍岩市對口合作,實現生態領域合作向全方位各領域合作發展。廣東省印發實施《廣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和《廣東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部署韓江等重點流域河湖濕地生態功能區、生態廊道網路等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以增強韓江流域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二是推進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我部聯合財政部、自然資源部支援廣東省實施廣東南嶺山區韓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推動汀江—韓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和系統治理。廣東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約455平方公里,建設高品質水源林10.68萬畝。梅州大埔縣三河壩濕地自然保護區(建成總面積7198公頃)入選2024年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範點,成為穿山甲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棲息地。沿線118.48公頃歷史廢棄礦山、60公頃生態退化水域得到修復,植被覆蓋度達75%以上,流域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顯著提升。福建省持續開展長汀水土流失治理,不斷築牢流域生態屏障,長汀縣被列為全國水土保持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其經驗做法列入改革開放40週年“福建影響力”典型案例。
  三、關於加大資金支援力度
  中央財政設立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對地方因經濟發展受限和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減收增支進行補償,支援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該項補助為財力性轉移支付,由中央財政下達到省,省級財政可統籌用於支援地方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24年,中央財政下達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1121億元,其中福建省15.39億元、廣東省15.42億元。2021-2024年,中央財政累計分別下達福建省、廣東省水污染防治資金13.2億元、20.9億元(安排汀江—韓江生態補償機制獎勵資金4億元),支援福建省實施汀江流域黃潭河茶地段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韓江流域(平和縣段)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等140余個項目,支援廣東省實施豐順縣黃金鎮韓江流域水質鞏固提升工程等140余個項目。福建省建立生態保護財力轉移支付制度,重點支援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成效。2022年以來,省級財政已累計下達汀江流域相關縣(市、區)生態保護財力轉移支付補助15.47億元,支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能力提升。廣東省高度重視對梅州市等革命老區的幫扶,中央及省專項資金重點向梅州市傾斜。2021年至今,中央及省級生態環境資金補助梅州市8.41億元,統籌用於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污水管網建設、入河排污口規範化建設等工作任務。
  四、關於促進流域生態環境高品質發展
  我部積極探索開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截至2024年12月底,已指導閩粵兩省將梅州市廣梅園環境綜合整治與産業融合發展EOD項目等18個EOD項目納入生態環保金融支援項目儲備庫並向金融機構推送,7個項目獲得金融機構支援,授信金額101.9億元,發放貸款10.4億元。2025年2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工作的通知》,強化EOD模式應用,明確各地自主推動EOD模式創新與項目實踐。面向全社會徵集EOD項目案例,對模式特徵顯著、項目進展順利、環境效益明顯、産業落地見效的項目,總結典型做法,宣傳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截至目前,已有4個EOD項目案例通過生態環境部兩微、官網陸續發佈,供各地參考借鑒。廣東省將韓江治理工程列入國家《“十四五”解決水利防洪排澇薄弱環節實施方案》,涉及河流項目5宗。加快推進梅州市長潭水庫擴建工程,加強與福建省溝通對接,努力將長潭水庫擴建工程打造成跨區示範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福建省2022年以來,通過省級財政下達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補助資金共2.14億元,支援汀江流域相關縣(市、區)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建設,包括武平縣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綜合治理與發展項目、龍岩市永定片區入粵水系生態功能提升及生態示範區建設項目、梅花山區域生態修復與生態保育帶構建項目等。
  下一步,我部將加大對汀江—韓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支援力度,指導地方落實好已出臺的規劃政策,積極謀劃和實施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持續推動EOD模式創新應用,深入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深化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健全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引導地方開展省內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全覆蓋,進一步鼓勵地方探索多層次、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方式,紮實推動流域保護治理,推動流域水生態環境品質穩定改善。
  感謝你們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5年7月23日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5年7月24日印發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