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
《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鬥者》

2020-07-19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0-07-19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

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鬥者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  孫金龍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幾代中國共産黨人探索實踐的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開闢了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習近平同志作為這一思想的主要創立者,以主政地方探索生態文明建設路徑、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實踐為基礎,繼承中國共産黨人的集體智慧結晶,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實踐、最新成果、最新經驗進行提煉和昇華,以新的視野、新的認識、新的理念,賦予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新的時代內涵,把我們黨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和把握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一、充分認識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精華和理論品格,創造性地豐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植根和昇華于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集眾家之大成、取思想之精髓、汲歷史之營養,讓中國傳統生態文化和生態智慧源遠流長,發揚光大,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新形勢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總體思路、重大原則作出深刻闡釋和科學謀劃,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凝結著對發展人類文明、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深刻思考,在全球大國治國理政實踐中獨樹一幟,彰顯了中國特色、戰略眼光和世界價值,具有鮮明的世界意義。我們要深刻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意義,不斷增強學習宣傳貫徹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強化思想理論武裝的政治責任。只有理論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論上的堅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堅定。高度重視黨的理論建設,堅持以科學理論引領全黨、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巨大優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黨執政興國的初心和使命,進一步豐富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等,體現了黨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場、政治主張,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理論、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我們要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自覺行動,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增強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的現實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品質與人民群眾期盼的還有不小差距,美麗中國建設任重而道遠。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越是到這樣的關口,越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高度,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動搖,堅持依法治理環境污染和保護生態環境不動搖,堅持守住生態環保底線不動搖。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內在要求。黨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參加植樹活動和到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強調,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總書記的最新重要指示批示和講話精神,是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時俱進的拓展和深化,體現了總書記對以生態文明引領美麗中國建設堅定執著的戰略思考。我們要及時跟進、持之以恒加強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習宣傳貫徹,不斷從總書記最新論述中汲取營養,按照“兩步走”的戰略安排,為實現建設美麗中國2035年和2050年戰略目標而奮鬥努力。

  二、科學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內涵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深中肯綮,核心要義體現為“八個堅持”,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黨和國家寶貴的理論成果和精神財富,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闡釋了發展與保護的關係,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錨定了價值坐標。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辯證統一的關係。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戰,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反覆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産力;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標誌性觀點和代表性論斷,“兩山論”從根本上改變了生態環境無價或低價的傳統認識,豐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産力基本原理的內涵,引領治國理政理念和方式發生深刻轉變,為破解發展與保護難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新路徑。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闡釋了環境與民生的關係,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賦予了新的特定內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將生態環境提升到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和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的戰略高度,闡明瞭生態環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是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積極回應,深化和拓展了傳統民生概念以及我們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內涵。就是要把優美的生態環境作為黨和政府必須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讓人民群眾在天藍、地綠、水清的環境中生産生活,不斷提升優美生態環境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闡釋了人與自然的關係,為築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綠色根基提供了方向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不可抗拒的規律;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厘清並回溯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哲學源頭,飽含了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理念,正在指引我們走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引領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征程上闊步前行。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闡釋了國內與國際的關係,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厚植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切實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孤立主義、保守主義、民粹主義反彈,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加劇逆全球化思潮和政策取向,不僅影響全球經濟發展,還對全球生態環境保護造成很大影響。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決維護多邊主義,建設性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將不斷提升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

  三、進一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生態價值觀、認識論、實踐論和方法論的總整合,是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的總方針、總依據和總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堅決貫徹,做到入耳入腦入心、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不斷將學習的成效轉化為認識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能力。

  要勇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推動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往深裏走、往心裏走、往實裏走,自覺主動學、及時跟進學、聯繫實際學、篤信篤行學,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深刻領會什麼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麼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要在深學細研上下功夫,準確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精髓要義和實踐要求,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國際與國內、歷史與現實對比中深化理解,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中提高站位,做到思想上認同、政治上看齊、行動上緊跟。

  要勇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忠實踐行者。自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個大局”中謀劃工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在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積極主動服務“六穩”“六保”。堅持把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生態環境部門心中的“國之大者”,紮實推進各項重點任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

  要勇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不懈奮鬥者。希望與全社會一道,共同加強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宣傳和貫徹,抓好大普及、推動大踐行,做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到哪,就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到哪,在全社會培育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努力推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主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堅持不懈推動企業依法落實污染治理主體責任,推動公眾自覺踐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匯聚形成全社會共建美麗中國的強大合力。

  來源:《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19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