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方快訊

廣泛動員 突出生態 系統治理—廊坊、四平、哈爾濱等10個重點流域“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城市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2020-06-07

2020-06-07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2019年,生態環境部啟動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 “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為確保規劃編制順利開展並實現規劃“管用,好用,解決問題”,生態環境部選取廊坊、四平、哈爾濱、湖州、東營、濟寧、廣州、璧山區、銅川、渭南等10個地市(區)率先開展了試點。4月份以來,10個城市及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各流域海域局、技術支撐單位齊心協力推動試點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效。與以往相比,此次的規劃編制包括試點工作突出了三方面的創新。

  開門編規劃,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試點中,廊坊、湖州、東營、濟寧、廣州、璧山區等市區通過問卷調查城鄉居民、離退休幹部等了解當地水生態環境情況,到河邊湖畔訪問垂釣者和周邊居民,向他們了解對河湖以前的印象,有哪些魚,有多少魚;這些年河湖的變化,水量多了還是少了,魚多了還是少了;以及他們對未來河湖變化的期望,近距離了解民眾切身需求。

  銅川市、渭南市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區縣及相關部門、基層單位、群眾代表召開了多次徵求意見及會商會議,通過會商座談,宣講此次規劃編制願景目標,共同追憶垂柳拂岸的美麗畫面、喚起鄉愁記憶,形成編制工作的最大合力。

  四平市等地通過廣播電視臺、市生態環境局網站、微信、微網志等官方賬號公開徵求全社會的意見,與百姓面對面交談,同社會各方面接觸,全過程、全方位調動人民群眾參與水生態保護的積極性,讓調研活動更接地氣。

  今年1月以來,生態環境部開展“我為‘十四五’水生態環境改善獻計策”活動,公開向社會徵集意見建議,請大家描繪記憶中的美麗河湖,全過程、全方位調動人民群眾參與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積極性。截至目前,共回收了調查問卷1189份。其中涉及“十四五”規劃建議的536份,主要建議集中在水生態、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環境風險四個方面。下一步,生態環境部還將開展“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徵集”活動,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河湖治理中生態優美、人水和諧的正面典型,通過典型示範作用,帶動全社會共同關注並參與到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中來。

  有河有水、有魚有草,更加突出水生態

  “十四五”規劃編制堅持目標導向,突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統籌,提出了“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魚,有魚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的目標。以此為原則,各試點城市在以往規劃只注重水質改善的基礎上,增加了水生態的目標要求。

  四平市提出“西遼河恢復有水、東遼河恢復有魚”的總目標,力爭西遼河雙遼段恢復有水河流長度10 公里,恢復有水時長120天,東遼河、招蘇臺河恢復葛氏鱸塘鱧和餐鰷魚等土著魚類,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提升至整體健康。

  哈爾濱立足大濕地、大農業、大森林的生態現狀,打造北方寒地水系治理體系,在水質進一步提升的基礎上,升級打造哈東沿江國際重要濕地,在一些水域試點恢復東北雅羅等已消失土著魚類。

  湖州市擬定了“十四五”期間“治藻、治渾、治網,提升水生態、提升水質”的“三治兩提升”水生態環境治理總方向,以及除航道外的主要水體“岸綠、水草綠,水活、魚蝦活,透明度30釐米以上”的“兩綠兩活一透”總目標。

  濟寧市以南四湖和入湖河流為重點,構建“生態河道、綠色流域、健康湖泊”,實現12條河水質達標,保障南水北調東線水質安全,維持南四湖水位,控制和改善南四湖區水體輕度富營養化,逐步恢復赤眼鱒等土著魚類。

  以河湖為單位系統研究梳理工作,讓老百姓清楚哪條河要變成什麼樣,以及為了這個變化要做哪些工作

  以河湖為單元提煉各行政區域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要點也是規劃編制和試點工作的一大創新,通過河湖,把當地的生態環境問題、癥結、對策、落實(項目)串連起來,説清楚每條(個)河(湖)有什麼問題,“十四五”要實現什麼目標,圍繞這些目標要做那些事情,讓老百姓明明白白,感受更真切,讓規劃真正起到指導實際工作的作用。

  廊坊市分析了8條主要河流4個方面的短板,力爭五年時間做到2條河恢復生態基流,實現“有河有水”;3條河水質改善,全境“消劣”;3條水質已達到地表水Ⅳ類及以上標準的河,進一步修復水生態系統,實現“有草有魚”“人水和諧”目標。

  東營市以黃河為軸,兼顧城區的河流和入海河流,提出了“一軸兩區六帶多廊道”的水生態環境保護空間佈局,力爭實現全市29條河流穩定達標,15條斷流河流實現“有水”,河湖水生態得到持續鞏固提升。

  銅川市要通過五年的努力讓1條河有水、3條河改善、8條河開展水生態修復,渭南市在全市44條河中選取10條河和兩個濕地公園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重點。銅川、渭南兩市還將聯手推動解決石川河斷流問題。

  璧山區提出璧南河干流生態基流得到基本保障,境內10條10公里以上次級河流全面消除劣Ⅴ類,並修復部分河湖生態緩衝帶、濕地,降低水庫富營養化指數。

  廣州市提出水質目標優良比例為69.23%,全面消除轄區內劣Ⅴ類水體和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同時要求改建綠色小水電及水閘,修復河湖生態岸線等。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