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方快訊

四川強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科技支撐
明確提出2025年科技支撐體系初步形成

2022-11-17 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2-11-17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四川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等多部門近日研究制定出臺了《科技支撐四川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科技支撐四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能力實現較大提升,四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科技支撐體系初步形成。
  《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水源涵養功能提升、水安全保障、環境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要取得一批重大基礎理論突破,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示範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成果,推動一批創新平臺提檔升級。通過科技支撐,確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83%左右,濕地保護率大於60%,縣城污水處理率大於95%。
  為實現相關目標,《方案》聚焦水源涵養功能提升、水安全保障、環境污染治理、生態産業高品質發展等重點方向,提出了四大創新行動和16項重點任務。
  在生態系統功能提升方面,將針對四川黃河流域草原生態系統敏感脆弱、自我修復能力不足,草原退化等問題,加強生態系統功能維持提升機制研究,開展高寒沼澤濕地生態修復、草原退化沙化治理等關鍵技術攻關,研發生物防治、生態防治、綜合防治草原鼠害防控新技術。
  在流域環境污染治理和防災減災方面,針對四川黃河流域地形地貌複雜、氣候變化劇烈、自然災害頻發,現有防災減災救災技術及裝備支撐能力不足,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治理與修復技術不成熟等問題,加強河道保護與治理關鍵技術研發,開展污水處理設施長效穩定運作關鍵技術整合與應用研究。
  在生態特色産業高品質發展方面,針對四川黃河流域農牧業資源富集,但生産方式粗放,加工轉化率低,産品附加值不高,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等問題,開展中藏藥、高原花卉等特色種質資源挖掘、保護和利用研究,加強高原果蔬特色農業提質增效技術研發。
  此外,在生態保護創新能力提升方面,針對四川黃河流域科技創新平臺能級不高,地方人才團隊支撐不足和區域協同創新不夠等問題,持續推進四川若爾蓋高寒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加強高校院所與地方協同創新,通過開展“一區一策”適用技術成果應用示範,加強新技術新成果的宣傳推廣。
  中國環境報報記者王小玲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