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數字安徽—智慧環保”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取得實效,實現了生態環境數字化五大能力提升。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席峰介紹,2022年7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印發了《“數字安徽”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實施政務資訊化建設“四大工程”。圍繞這一部署安排,省生態環境廳構建了“1+1+14”的生態環境數字化體系。其中,第一個“1”是建設1個數據底座,全量歸集存量資訊系統數據,確定數據唯一源頭,建立統一數據架構,實現各大場景應用數據來源可溯、去向可追。第二個“1”是建設1個業務支撐底座,用資訊化手段規範業務流程和業務邏輯,沉澱形成專項能力組件,實現場景應用專項能力組件跨層級共用共用。“14”是建設14個場景應用,聚焦生態環境重點工作,通過數字化思維優化改造工作流程,實現生態環境業務數字化全覆蓋。
截至目前,已經基本建成綜合管理平臺,完成了數據底座和業務支撐底座,以及輔助決策、環保督察、自然生態保護管理、大氣環境管理、水生態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管理、環境執法、綜合業務管理等8個場景應用建設。
通過建設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生態環境數字化五大能力提升。
提升數據支撐能力。一方面,加快推進數據集中,目前已歸集429個空氣自動站、447個水質自動站、185個噪聲站、6334個重點污染源線上監測設備等各類數據資源124億條,實現存量數據全量接入;另一方面,加快地方標準制定,目前已發佈《生態環境資訊資源目錄體系規範》等5項地方標準。
提升智慧監管能力。綜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建立突發水污染事件溯源、污染源數據異常識別等重點業務數據模型,形成“數據分析—預測預警—任務派發—處置反饋”體系,實現生態環境監管全鏈條留痕、全過程可溯。
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全量匯集涉及大氣、水、聲環境管理等各類生態環境問題,並統一納入“問題待辦中心”。問題處置人員可通過“問題待辦中心”快速接收問題線索,實時反饋處置進展,實現處理措施全過程存檔。問題監管人員可通過“問題待辦中心”實時查看問題處置情況,實現問題處置全過程跟蹤。
提升應急調度能力。通過建設音視頻融合系統,將內網視頻會議、騰訊會議、執法記錄儀、“三個全覆蓋”視頻監控、無人機等資源進行了跨網融合。在突發環境應急事件發生時,可以及時啟動遠端會議,實現突發環境應急事件一屏通覽、一屏調度。
提升為企服務能力。通過對接“皖企通”,並在“皖企通”中開設生態環境填報專區,解決了企業數據填報多網址多賬號多密碼問題,實現了企業數據填報“一網一號一碼”。同時,通過整合排污許可、線上監控、行政執法和信用評價等涉企資訊系統,建立了生態環境領域“一企一檔”,消除了資訊重復填報內容。
席峰介紹,下一步,將持續完善“數字安徽—智慧環保”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功能,在現有的8個場景應用的基礎上,新建聲環境管理、應對氣候變化管理、土壤環境管理等6個場景應用。同時進一步深化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數據共用,不斷提升跨區域、跨層級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水準。
潘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