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公示公告 > 公示區 > 往期公示

擬推薦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候選項目公示的通知

2024-02-01

2024-02-01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根據《國家智慧財産權局關於評選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的通知》(國知發運函字〔2023〕225號)的有關要求,現將我部擬推薦的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候選項目予以公示。公示期自即日起5個工作日。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公示內容持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通過書面或電話實名提出。

  聯繫地址:北京市東長安街12號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郵編:100006)
  聯繫電話:(010)65645376
  傳    真:(010)65645374
  附件:生態環境部擬推薦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候選項
  目公示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
  2024年2月1日
  附件
生態環境部擬推薦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候選項目公示

序號

專利名稱

專利號

授權公告日

發明人

專利權人

專利簡介

 
 

1

基於水體污染底泥鑒別評估的環保疏浚範圍的確定方法

ZL 201210339238.8

2016.03.30

姜霞、王書航、王雯雯、宋倩文、王岩、保玉鐲、胡佳晨、張博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參評專利針對現有的水體污染底泥環保疏浚範圍確定方法忽略底泥分類、難以精確地確定污染底泥的環保疏浚範圍和無法為疏浚後污染底泥處理提供科學指導的“卡脖子”問題,首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污染底泥環保疏浚範圍確定方法體系,科學、精準地確定不同污染類型底泥環保疏浚工程的疏浚範圍。專利技術實現了污染底泥疏浚工程源頭減量化,顯著降低了工程投入。

參評專利應用於浙江、廣東等2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河湖保護工程,獲得許可收益9億以上,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填補了我國精確確定環保疏浚範圍的技術空白,為污染底泥疏浚處理提供了針對性的科學指導依據。

專利權維護良好,自申請專利之日至目前,未發生智慧財産權糾紛。

 

2

一種共混合-浸漬聯合法製備多金屬臭氧催化劑的方法

ZL 202210511861.0

2022.07.29

吳昌永、付麗亞、王盼新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參評專利針對缺乏能兼顧催化效率和穩定性的工業廢水深度處理的催化劑製備方法,首創的以共混合-浸漬聯合法製備多金屬臭氧催化劑方法填補了本領域技術空白,製備出的催化劑具備高活性(關鍵性)、高穩定性(共性)以及金屬活性組分非均勻分佈的特點,可根據不同水質製備出符合具體要求的催化劑産品,適用於多種不同廢水的處理,切實解決了活性組分易流失、生産碳排放大等本領域關鍵性、共性“卡脖子”技術難題。

參評專利已在黑龍江、河南、山東等工業污水處理廠實施應用,截至2022年底,專利産品半年內産生的銷售額已超過6400萬元,新增利潤超過1900萬元,處理廢水難降解COD削減量達到1300~1600 /年,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

專利權維護良好,自申請專利之日至目前,未發生智慧財産權糾紛。

 

3

一種用於控制生活垃圾溫室氣體CH4釋放的設備及其控制方法

ZL201410283024.2

2016.01.13

張后虎、蔡祖聰、彭禹、蔡邦成、劉茹、張靜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參評專利圍繞生活垃圾填埋場CH4減排與滲濾液治理協同的減污降碳技術難題,揭示了好氧與厭氧共同作用的生物反應器技術原理,形成“生活垃圾+不同覆蓋材料+滲濾液回灌”的設備與控制方法,實現CH4減排與滲濾液治理的協同,對比傳統厭氧填埋,溫室氣體CH4排放總量可減少60~70%,滲濾液中CODCr和氨氮分別降低30~35%60~70%

參評專利形成的相關設備與控制方法在江蘇、河北、四川等多省市進行推廣應用,建立了示範工程70余項,累計新增産值超9億元。

專利權維護良好,自申請專利之日至目前,未發生智慧財産權糾紛。

 

4

一種面向生態保護紅線的人類活動變化識別監管方法

ZL202110321740.5

2022.10.11

高吉喜、蔡明勇、馬萬棟、申文明、孫志偉、張新勝、邰文飛、劉亞良、史園莉、畢曉玲、宋海偉、劉思含、畢京鵬、吳  玲、周子牧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

北京吉威數源資訊技術有限公司

參評專利針對現有遙感技術方法存在識別精度低、工作效率低、業務化場景應用不足等問題。創新發明瞭一種面向生態保護紅線的人類活動變化識別監管方法。以本底數據作為分割的邊界引導,採用圖像分割演算法對影像數據的全樣本進行圖像多尺度分割,計算提取圖斑中的多維特徵,並通過閾值篩選和人工交互判讀,提高了人類活動圖斑識別精度,創新構建了生態保護紅線人類活動監管全鏈條業務流程,提高了作業效率和業務化應用成效。

參評專利在新疆、四川等19家地方政府單位、研究院和企業推廣應用,建立示範應用項目24個,累計新增經濟效益超過5935萬元。同時,參評專利技術還應用於全國多輪次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雙月遙感監測,以及中央及部領導批示的秦嶺地區、漓江流域等生態環境監管工作,響應了“高精度、全方位、短週期”的生態破壞監管業務要求。

專利權維護良好,自申請專利之日至目前,未發生智慧財産權糾紛。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