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公示公告 > 公示區 > 往期公示

2025年8月14日生態環境部關於惠州25-4油田綜合調整/惠州19-6油田5d井區開發及惠西區域電力組網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擬進行審查公示

2025-08-14

2025-08-14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根據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式的有關規定,我部擬對惠州25-4油田綜合調整/惠州19-6油田5d井區開發及惠西區域電力組網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查。現將擬審查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8月14日-2025年8月20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提出聽證申請。通過來信提出聽證申請的,請同步電話告知我部。
  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2號 
  郵  編:100006

序號

項目

名稱

建設地點

建設

單位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項目概況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

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聯繫電話

1

惠州25-4油田綜合調整/惠州19-6油田5d井區開發及惠西區域電力組網工程

南海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

該工程擬新建1座鑽採平臺(HZ19-6 DPPA平臺),新建1條海底混輸管道,並對依託HZ25-8 DPPB平臺、南海奮進FPSO(浮式生産儲油輪)進行適應性改造。同時,擬對惠西(惠州油田和西江油田)區域實施電力組網,包括在新建HZ19-6 DPPA平臺設置透平電站、餘熱發電裝置及組網裝置,新建1條海底輸氣管道、4條海底電纜,並對依託HZ25-8 DPPB平臺、HZ26-6 DPP平臺、HZ19-2 DPP平臺和HZ19-3 DPP平臺進行適應性改造。其中,新建HZ19-6 DPPA平臺共設置45個井槽(4口單筒雙井),先期開發27口生産井(後期2口生産井轉注水井)和3口注水井,預留19口井,平臺設有模組鑽機、120人生活樓、主工藝系統、透平電站、餘熱回收裝置、餘熱發電系統、注水系統、柴油系統、化學藥劑注入系統、火炬系統、開閉排系統、消防系統、組網裝置、生産水處理系統等設施。新建HZ19-6 DPPA平臺與HZ25-8 DPPB平臺間海底混輸管道1條、海底電纜2條,長度均約為15公里;新建HZ26-6 DPP平臺與HZ19-6 DPPA平臺間海底輸氣管道、海底電纜各1條,長度均約為22.4公里;新建HZ19-6 DPPA平臺與HZ19-3 DPP平臺間海底電纜1條,長度約為9.7公里。依託平臺和南海奮進FPSO適應性改造內容主要包括,HZ25-8DPPB平台下層甲板新增清管球接收器、2台外輸摻水泵、電纜和電纜接線箱,2028年及以後在HZ25-8 DPPB平臺至HZ25-8 DPP平臺棧橋增加原油管線;HZ26-6DPP平台中層甲板新增變壓器間、高壓開關間等,下層甲板新增甲板20米×3.5米,佈置清管球發球筒、電纜接線箱等;HZ19-3DPP平臺底層甲板新增電纜接線箱,改造封存立管作為電纜護管,主開關間拆除現有高壓盤、新增4面高壓盤;對HZ19-2DPP平臺至HZ19-3DPP平臺的海纜出線開關綜保系統進行改造。南海奮進FPSO新增1台一級分離器、1台熱油加熱器,更換熱油加熱器至二級分離器的管線。工程主要採用水基鑽井液體系(僅文昌組水準井8-1/2英寸井段採用油基鑽井液),15口淺層開發井採用天然能量開發方式,12口深層開發井採用注水開發方式。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海水水質影響主要來自施工期鑽井液、鑽屑、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排放,海底電纜挖溝鋪設産生的懸浮泥沙,以及運營期含油生産水、生活污水等排放擬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鑽井液迴圈使用。鑽屑及水基鑽井液處理達標後排海;油基鑽井液、不滿足排放要求的鑽屑和水基鑽井液運回陸地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生活污水運營期平臺含油生産水經處理達標後排海。生活垃圾(符合排放要求的食品廢棄物除外)和生産垃圾分類收集後運回陸上處理,其中危險廢物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船舶産生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各類垃圾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GB3552-2018)要求處理處置。2海洋生態施工期鑽井液和鑽屑排放、海底電纜鋪設挖溝作業産生的懸浮泥沙,以及運營期生産水的排放會對海洋生物産生一定的影響。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嚴控鑽井液和鑽屑的排放速率。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海底電纜挖溝作業避開所在海域魚類産卵集中期(5月)。同時,採用增殖放流等方式進行生態修復。(3環境風險:主要為井噴/井涌、平臺火災/爆炸、平臺容器泄漏、輸油軟管破裂、海底管道/立管泄漏、地質性溢油、淺層氣風險、施工船舶碰撞等。擬採取的風險防範措施: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標準進行設計與施工。嚴格實施鑽井作業規程。在鑽臺、鑽液池和鑽井液工藝室等場所設置通風系統和烴類氣體探測器;選擇優質封隔器並及時更換損壞元件;配備安全有效的防噴設備和良好的壓井材料及井控設備;平臺上的主要設備、生産裝置和單元均設置相應的壓力、液位和溫度報警系統與安全泄壓保護裝置及應急關斷系統。平臺容器附近裝備火焰和氣體探測器。嚴格按照已有的輸油作業操作規定進行輸油操作,並定期檢測、更換輸油軟管等。制定相應的管道保護和檢測程式,定期對海底管道進行清管作業和全面檢測,不定期對其進行巡線。優化鑽井軌跡等設計,儘量避免穿越斷層;嚴格按照設計和操作規範實施,密切加強監測,防範地質性溢油及淺層氣風險事故發生。值班船對平臺周圍進行巡視,驅散在安全區範圍內作業的漁船;在平臺上設置助航標識燈、障礙燈、霧燈、平臺標誌牌等。發生事故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有效措施減輕事故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時進行處置並報告相關政府部門。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開展了公眾參與。

010-65645526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