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公示公告 > 公示區 > 往期公示

生態環境部關於新建宜昌至常德鐵路等4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擬進行審查公示

2025-09-04

2025-09-04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式的有關規定,我部擬對新建宜昌至常德鐵路等4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查。現將擬審查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9月4日-2025年9月10日(5個工作日)。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安門大街82號
  郵  編:100006

序號

項目

名稱

建設地點

建設

單位

環境影響評價單位

項目概況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聯繫電話

1

新建宜昌至常德鐵路

湖北省宜昌市、荊州市,湖南省常德市

國鐵集團(湖北漢十城際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懷邵衡鐵路有限責任公司)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包括正線及相關工程。正線起自湖北宜昌市長陽東站(在建),經宜昌市、荊州市,接入湖南常德市常德站(既有)。全長184.73公里(湖北86.26公里、湖南98.47公里),按高速鐵路標準建設,雙線電氣化客運專線,設計速度為350公里/小時;設車站6座,其中新建4座,利用既有2座;新建牽引變電所3座,改建2座。相關工程為長陽東站聯絡線(長0.14公里),設計速度為160公里/小時。項目總投資310.72億,其中環保投資11.33億。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生態:項目穿越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和重要濕地等環境敏感區。將佔用部分耕地和林地等,可能對部分植被和相關區域野生動物及其生境等造成一定不利影響。主要措施:通過優化工程設計、永臨結合等,儘量減少工程佔地和植被佔用。加強環境管理,嚴格劃定施工活動範圍,施工結束後及時開展生態復。加強棄渣源頭減量及資源化利用棄土(渣)場採取先擋後棄、渣體防護等措施。涉水施工採取先進施工工藝等措施,加強水生生態的保護。開展施工期、運營期生態監測。2)噪聲及振動:項目建設、運營將對沿線聲環境和環境振動産生不利影響。主要措施:按照地方政府安排將部分聲環境敏感目標納入工程拆遷或功能置換,對預測超標的敏感目標涉及路段優先採取聲屏障措施,必要時輔以隔聲窗措施。運營期加強線路兩側敏感點的跟蹤監測,根據監測結果進一步完善必要的防治措施。運營期加強輪軌的維護、保養,定期進行軌道打磨和車輪的清潔與鏇輪工作,減少附加振動。3)水環境:涉水施工、施工期及運營期污(廢)水排放等可能對水環境造成不利影響。主要措施:涉水施工在枯水期進行,採用鋼圍堰等先進施工工藝。施工期水收集處理後回用,不外排。運營期新增車站生活污水納入市政管網。針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綠色施工工藝和工法應用,落實橋梁整體式構形式、施工棧橋釣魚法措施;編制施工期環境應急預案,保障居民供水不受施工影響。4)其他:嚴格控制施工範圍,落實文物主管部門關於文物保護的各項要求和保護措施。施工場地採取硬化、設置圍擋、灑水降塵等揚塵控制措施;棄渣場、材料臨時堆放場、拌合站等採取苫蓋或密閉等措施,物料運輸車輛加蓋篷布等。開展施工期環境監理。分類處置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委託有資質單位處理。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開展了公眾參與。

相關部門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基礎〔20241830號文件批復項目可研。

010-65645995

2

金沙江上游奔子欄水電站

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四 川省甘孜州得榮縣

國家能源集團金沙江奔子欄水電有限公司

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項目位於雲南省與四川省交界的金沙江上游河段,壩址位於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奔子欄鎮上游12公里處。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裝機260萬千瓦。採用壩式開發,水庫正常蓄水位2148米,相應庫容13.2億立方米,調節庫容2.46億立方米,具有日調節能力。工程主要由擋水建築物、泄洪及消能建築物、引水發電建築物及尾水建築物等組成。其中,擋水建築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83米。泄洪及消能建築物由3個溢流表孔、1個泄洪底孔、1個生態泄水孔組成,均採用挑流消能。引水發電建築物佈置于右岸,地下廠房安裝4臺單機6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投資約281億元,其中環保投資19.52億元。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水環境:工程將淹沒金沙江幹流63.29公里河段和支流定曲河21.19公里河段,庫區水域流速減緩。電站調峰運作時帶來的不穩定流下泄壩下魚類産卵場及虎跳石景觀産生影響。部分時段存在下泄水的水溫低於天然水溫壩下河段水體總溶解氣體過飽和等問題主要保護措施:嚴格按照要求下泄生態流量魚類繁殖期3月至9)在非泄洪期間實施反調節運作。採用改進型前置擋墻減緩低溫水影響,採取優化泄洪消能建築物設計開展泄水過程優化研究等措施減緩水體總溶解氣體過飽和影響2)水生生態:形成水庫後,魚類産卵條件及魚類種群數量將發生變化。大壩阻隔、水文情勢變化、低溫水下泄以及水體總溶解氣體過飽和等將導致魚類生境品質降低和資源量減少。主要保護措施:將定曲幹流巴塘至鄉城段128公里河段和丹達曲幹流芒康縣城以下130公里河段納入棲息地保護,採取拆除現有水電站等措施加強棲息地保護;採用升魚機系統上行過魚、集運魚系統下行過魚;依託擴建旭龍增殖放流站實施生態放流。3)陸生生態:工程佔地、淹沒等將對地表植被及植物資源造成影響,施工噪聲、生境佔用和破壞等將對陸生動物産生一定影響。部分工程涉及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四川下擁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産地緩衝區主要保護措施:優化工程佈置,限制施工範圍,減少對保護區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的佔用和影響;對受工程直接影響、間接影響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實施移栽、就地保護。建立野生動物救護站、野生動物通道和飲水點,對受影響的陸生貝類開展詳細調查研究,深化保護措施。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和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産地及其緩衝區的監測,必要時採取強化保護措施。4其他採取防治揚塵、噪聲的措施,按規定妥善處置廢水、棄渣、生活垃圾以及危險廢物。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開展了公眾參與。

相關部門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能源〔20251053號文件核準項目建設。

010-65645995

3

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鄂豫贛皖浙閩段項目(皖西支幹線、皖贛支幹線)

安徽省淮南市、阜陽市、亳州市、安慶市、池州市和江西省上饒市

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分公司

北京中油建設項目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有限公司

該項目是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鄂豫贛皖浙閩段項目的組成部分,包括2條支幹線途經安徽和江西兩省,管道全長377.90公里,管徑1016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新建2座站場,分別與文23-安慶天然氣管道阜陽分輸清管站、亳州南聯絡壓氣站各合建1站場;新建施工便道53.95公里,整修施工便道103.38公里。項目總投資56.94億元,其中環保投資0.66億元。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生態工程共穿越9處環境敏感區,1處涉及開挖,施工將破壞部分植被,對野生動物造成驚擾。主要保護措施:嚴格控制施工活動範圍和施工作業頻寬度開工前對佔地區域進一步開展動植物詳查,對可能受影響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古樹,依法依規採取保護措施。嚴格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保護措施,做好施工後的生態修復工作,切實減輕對環境敏感區的影響。2環境風險工程環境風險主要是天然氣泄漏及火災導致的次生生態環境影響主要保護措施:強化管道設計,增強本質安全,定期開展管道壁厚和內腐蝕檢測,提高巡線頻次各監控閥室設置遠端終端裝置,確保事故狀態下可緊急截斷環境敏感區段管道適當增加壁厚。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保障應急能力,與有關部門聯動,定期演練3)水環境工程穿越12條大中型河流,新建山體隧道6處,施工期河道開挖産生的泥沙、定向鑽産生的廢棄泥漿、鑽屑以及清管試壓廢水隧道涌水等可能對區域生態環境産生不利影響部分工程臨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可能對居民用水産生一定影響主要保護措施:涉水開挖施工選擇在枯水期進行,施工結束後恢復河道原貌;隧道施工落實超前地質預報、注漿堵水措施,減少隧道涌水量。清管試壓廢水經沉澱處理達標後回用或選擇合適地點依法依規排放。施工期和運營期落實防滲措施,強化施工機械管理,避免廢水、廢油等污染地下水,泥漿池底鋪設防滲膜。在水源保護區陸域內施工時,嚴格控制施工作業頻寬度,落實應急預案,加強水質監測,切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不受施工影響。4其他施工期站場周邊設置圍擋,避免大風天氣施工,採取苫蓋、灑水抑塵措施;選擇低噪聲施工機械確保噪聲達標危險廢物交有資質單位處置,其他固體廢物集中收集後由當地環衛部門處置。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開展了公眾參與。

010-65645996

4

長江下游土橋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

安徽省銅陵市

長江航道局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該工程上起羊山磯、下至古家堰,全長約30公里。航道整治目標為內河級航道,航道尺度為8米(水深)×200米(航寬)×1050米(彎曲半徑),通航保證率為98%。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成德洲洲頭魚骨壩工程、成德洲洲頭潛堤工程、成德洲左緣丁壩工程、左汊疏浚工程、護岸加固工程、底質回補工程等。主要施工工藝包括疏浚、沉排、拋石等,工程所需預製件全部商購,不設臨時預製場。工程總投資9.93億元,其中環保投資2535.3萬元。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生態:工程建設將改變局部河段河床形態和水文條件,破壞底棲環境、干擾長江江豚活動降低水生生物生境異質性,工程建成後直接佔用部分長江江豚棲息生境,降低河段作為魚類索餌育幼和産卵場的適宜度,造成一定時期內的生境改變和生物量損失拋石、疏浚等施工作業底棲生物、魚卵、仔魚等造成損害。主要保護措施:優化調整工程方案,減少自然保護區工程量。優化工程施工組織,涉水施工(不含疏浚工程)安排在當年10次年3月,避開4月至7魚類繁殖4月至5月的中華鱘幼魚降海洄遊4月至9月的長江江豚繁殖疏浚工程安排在次年10月至11月,避開重要水生生物4月至7繁殖期、中華鱘7月至9月的上溯産卵期和12月至次年2月底的産後下行。開展水生生境復,結合長江江豚等重要水生生物的活動及棲息地保護要求,研究提出生態涵養區建設方案,明確生境保護與修復、禁航等保護要求強化長江江豚和中華鱘保護措施,土橋航道施行船舶限速布設長江江豚實時聲學預警系統,施工前科學驅趕長江江豚和中華鱘,及時救護受傷個體並報告主管部門築壩工程採用生態友好型工程結構開展增殖放流,恢復魚類和漁業資源。加強水生生態跟蹤監測,組織專業機構開展長江江豚和中華鱘跟蹤監測,根據監測評估結果及時調整施工方案。按要求開展環境影響後評價,重點評價江段已建工程及本工程實施後對長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的影響及採取措施的有效性。2)水環境拋石作業産生的懸浮物會對臨近的銅陵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取水口産生影響。主要保護措施:嚴格控制施工作業範圍,精確定位疏浚和底質回補區域,嚴防泥駁在運輸途中溢流;施工期在取水口周圍布設防污簾,施工期加強取水口水質監測;施工船舶污水交有資質單位接收處置。3)環境風險主要來自施工船舶事故性溢油以及運營期貨船事故造成的危化品泄漏。主要措施:施工期在銅陵市第一、二、三水廠取水口、老洲鄉太陽島水廠取水口和胥壩鄉江上明珠水廠取水口周圍敷設圍油欄,發生事故立即通知水廠停止取水並報告海事部門。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按規定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與當地政府和海事等部門預案進行銜接,開展必要演練針對長江江豚、中華鱘等珍稀水生生物制定緊急救護方案,及時開展救助。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開展了公眾參與。

010-65646183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