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環境要聞

全力落實各項措施、設置多重保險 不讓超標污水進入松花江

2020-04-10

2020-04-10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我們會扛起政治責任,妥善做好應急處置工作。”“目前應急處置工作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我們仍然不能鬆懈,更要堅定信心,一鼓作氣完成任務。”這是在4月9日上午召開的黑龍江伊春鹿鳴礦業尾礦庫泄漏事故應急處置會商會議上,與會同志的發言。會議由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和黑龍江省政府副省長徐建國共同主持,生態環境部工作組有關成員、黑龍江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有關成員、伊春市、綏化市政府負責同志參會。

  會上,生態環境部工作組專家首先分析了水質監測報告和最新形勢。在依吉密河控制工程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經過呼蘭河一、二、三號閘和綏望橋4道絮凝清潔工程,呼蘭河基本復清河段長度已達200公里。

  河水中的污染物得到了有效削減,參會人員都十分振奮。會上,黑龍江省有關負責同志轉達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對生態環境部工作組的問候和感謝。

  “形勢更加明朗,信心更加堅定,但仍然不能鬆勁。”翟青強調,要堅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擔起政治責任,按照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的要求,全力落實好現有的各項措施,設置多重保險,確保實現“不讓超標污水進入松花江”的總目標。

治污藥劑由噴頭噴出,均勻灑向河面。

  會議指出,下一步,工作組要根據現場情況及水質改善變化趨勢,進一步優化投藥削污措施,確保清潔工程的效果,同時加強水質監測分析,為精準治污提供技術支撐。

  有了科學的應急控污方案,現場的執行就至關重要。生態環境部工作組腳踏實地深入現場,指導藥劑溶解配製、評估藥劑投放方式、提出現場工程措施改進建議……當地施工人員説:“工作組風雨無阻下現場,天天帶回兩腳泥。”

  4月9日下午,工作組再次來到蘭西橋呼蘭河水清潔凈化工程現場,從工程保障到實施細節逐一查看,時時詢問。“電力最大負荷是多少,能不能滿足現場的需要?”“現場的藥劑中,幹劑和水劑各有多少?”“投入使用之前,每個泵都要套上保護網,防止泵口堵塞,影響投藥進度。”

在蘭西橋呼蘭河水清潔凈化工程現場,工程人員正在組裝投藥管線。

  現在“挑毛病”,是為了污染團到來的時候不出毛病。“要堅持底線思維,提前分析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做好應對準備。”翟青説。

  蘭西橋呼蘭河水清潔凈化工程于4月8日啟動,9日18時,絮凝投藥工作正式開始,工作組駐守一線,隨時為工程提供技術指導。

  這已經是工作組在應急處置一線奮戰的第12天。3月28日,黑龍江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發生尾礦庫泄漏事故,泄漏伴有尾砂的污水253萬立方米。

  事故發生後,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程式,工作組于29日晚抵達事故現場,協助支援地方開展事故環境應急處置工作。

  在工作組的現場指導下,當地在依吉密河上實施“污染物控制工程”,在呼蘭河上實施“污染物清潔工程”,採取絮凝沉降的方法削減河水中的污染物,凈化水質。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