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環境要聞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23-02-23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3-02-23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在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  孫金龍
(2023年2月16日)
同志們:
  這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召開的。會前,李克強總理、韓正副總理作出重要批示。會後,全國生態環境系統要按照會議明確的傳達要求,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切實體現到今年的各項工作部署和安排中,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剛才,潤秋部長代表部領導班子作了工作報告,系統回顧了2022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新時代10年取得的成績,部署安排了2023年重點任務。我都贊同,請大家認真抓好各項目標任務落實,確保完成今年各項工作。
  過去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堅守使命、胸懷大局,知責擔責、苦幹實幹,有效應對世界變局加快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對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困難挑戰,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進一步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的明顯成效。這裡,我代表生態環境部黨組和部領導班子,向全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制定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大會通過的二十大報告,全面系統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生態環境保護髮生的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報告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報告還就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對於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而團結奮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黨的二十大以來,黨中央印發關於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就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出重要部署。全國生態環境系統要充分認識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義,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真功見實效,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
  下面,我在潤秋部長所作的工作報告的基礎上,就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生態環境系統貫徹落實,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引領美麗中國建設不斷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再強調幾點意見。
  一、準確把握使命任務,堅定不移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標誌著我們黨對現代化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境界,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極大豐富和發展,是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次導學領學和當面提領,是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力動員。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其中之一。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大都經歷了對自然資源肆意掠奪和生態環境惡性破壞的階段,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往往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嚴重問題。我國作為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每人平均能源資源稟賦嚴重不足,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這決定了我國不可能走西方現代化老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堅定不移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重大成果。回望歷史,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進程中,我們黨不斷深化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規律性認識和把握,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取得輝煌成就。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召開,在周恩來總理關懷支援下,我國政府派代表團參加,跟進並融入到全球環境與發展議程中。1973年也就是50年前,我國召開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確定“全面規劃,合理佈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32字環境保護工作方針,將環境保護提上國家重要議事日程。1983年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將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1989年第三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提出環境影響評價等“八項管理制度”。20世紀90年代,我國將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進入新世紀,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在科學發展中不斷創新前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在於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彰顯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我們深刻領悟到,“兩個確立”是新時代的最大政治成果、最重要歷史經驗、最客觀實踐結論,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是我們黨和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
  建設美麗中國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要求,也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未來五年,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到二〇三五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重大戰略安排,明確了美麗中國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繪就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美好藍圖。
  全國生態環境系統要深刻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必須更加自覺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放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大局中去考量,更加自覺投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偉大實踐,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創造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業績。
  二、高高揚起思想旗幟,確保生態環境保護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於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成果。在指導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我們深刻感悟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具有撥雲見日、直抵人心的強大真理力量,是引領我們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光輝旗幟,是抓工作、幹事業、謀發展的制勝法寶。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高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旗幟,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理論武裝的重中之重,自覺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性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就是要堅持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自覺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應對複雜局面、順應形勢變化,破解發展難題、解決實際問題。其中,有三點至關重要。
  一是堅持和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領導。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首先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報告還明確提出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第一條就是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深刻指出,黨的領導直接關係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
  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之一,是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根本保障。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世界公認、人民認可,但也要清醒看到,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緩解,生態環境品質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相比,同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要求相比都還有較大差距,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短板明顯,生態環境風險不容忽視,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切實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在接續奮鬥中把美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的實景圖。
  二是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過去一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發展品質穩步提升,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如何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成為擺在生態環境系統各級黨員幹部面前的重大考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捨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在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作這個大局面前,各部門都有責任,生態環境部門也責無旁貸。因為生態環境問題是在發展中産生的,也要靠發展來解決。要緊緊圍繞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自覺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強生態環境政策與各類政策的協同配合,支撐穩經濟所有政策和接續措施落地見效,助力今年經濟運作整體好轉,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同時,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決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底線,對突出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嚴懲重罰,推動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三是堅定不移貫徹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環境部工作彙報上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時強調,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三年來,面對疫情衝擊等不利影響,“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良好開局,一個重要經驗就是認真落實“三個治污”的要求,切實提高污染治理成效。實踐證明,“三個治污”是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綱”和“本”,是生態環境部門必須牢牢把握並長期堅持的工作方針。
  當前,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觸及的矛盾越來越深、工作要求越來越高,有大量改革發展難題、矛盾問題需要破解。要牢牢把握和貫徹落實“三個治污”的工作方針,遵循客觀規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地制宜、科學施策,落實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按照“十四五”確定的目標任務,統籌好五年和一年的關係,既不能冒進,也不能保守,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又要有“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定力。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反對“齊步走”“一刀切”,堅決反對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蠻幹,堅決反對敷衍塞責、弄虛作假,以實打實、不摻水分的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取信於民。
  三、切實增強系統觀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堅持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係,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必須善於用普遍聯繫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把握規律,把生態環境保護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局,將系統觀念貫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各方面、全過程。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産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當前,我國發展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進入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都對做好新形勢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和條件不同,工作重點、難點和主攻方向也應當有所不同,同志們都有很深的體會,需要大家結合本地實際認真思考和把握。這裡,我想從大局和全局著眼,立足顧大局、懂全局、悟本行、幹本職,提出三個問題供大家深入思考、仔細琢磨。
  第一,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生態環境部門的切入口在哪,主要抓手是什麼。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尚未完成,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具有明顯的高碳特徵,再加上當前一些地方開工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衝動,生産和生活體系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壓力都很大。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需要跨越的一道非常規重要關口。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全國生態環境系統要結合工作實際和崗位職責,認真思考和謀劃生態環境保護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中,怎樣才能作出更大的貢獻?如何更加精準科學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更好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做到一石二鳥、事半功倍?這些問題事關生態環保事業長遠發展,事關生態環保工作重心和方式方法的變革性轉移突破,需要通過探索使我們的工作與時俱進,思路更明晰、方法更得當、舉措更紮實。
  第二,在做好當前經濟工作,落實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要求中,生態環境部門如何守住底線,把牢綠色發展方向不偏航、不失速。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保持經濟合理增長。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作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回顧過去的5年,國內外形勢異常複雜嚴峻,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深刻調整,美國同我國打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範圍之廣、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沉著應對、迎難而上,推動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5年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長5%以上,好于全球平均水準。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服務“六穩”“六保”,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等要求,為穩住經濟大盤貢獻了力量,同時也實現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面對開局之年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任務,全國生態環境系統要增強全局觀,認真思考生態環境保護部門如何在其中發揮好職能,準確把握經濟總體形勢,創新生態環境保護參與宏觀經濟治理的方式、手段和途徑,把握好環境政策優化調整的時度效,切實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一方面,要全力支撐服務經濟運作整體好轉;另一方面,又要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底線,校準把住綠色低碳發展方向,以高品質的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
  第三,在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呈現持續向好的總體態勢下,生態環境部門如何把握好工作的節奏和力度,擺布各項工作的優先順序。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需求更多、層次更高。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當前,隨著我國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對大氣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儘管還需繼續努力推進解決,但社會集體焦慮心理已經有所舒緩,如果一些治污措施影響到生産生活,一些群眾可能會不理解、不支援。同時,老百姓對身邊的噪聲、油煙、惡臭等環境問題的容忍度越來越低,相關信訪和投訴舉報居高不下。生態環境部門要認真思考如何把準定位,在中觀層面把握好工作的節奏和力度,擺布各項工作的優先順序,以及如何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解決好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讓人民群眾在享有優美生態環境的同時,更多地享受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美好生活。
  除了以上我講的3個問題,工作中還有許多需要我們深入思考、仔細琢磨的問題,我們要不斷對標對表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學深悟透,結合實際研究提出新思路、新舉措,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推動解決制約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這方面,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不等不靠,把自己能辦的事情辦好、把自身能解決的問題解決好,同時為其他地方解決類似層面的問題蹚出新路、提供借鑒。對於需要部裏推動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向部裏反映,我們創造條件,逐步推動解決。   
  四、鍛造生態環保鐵軍,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新時代新征程的目標任務,對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各級領導幹部的精神狀態、能力素質、作風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生態環境部門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一刻不停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強化政治機關建設,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進一步提升幹部教育管理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糾治“四風”樹新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生態環境保護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幹部隊伍。這裡,我著重就新時代新征程上鍛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著力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能力和本領,強調五點要求。
  一是強化理論武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修養是幹部綜合素質的核心,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政治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對領導幹部來説,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得越好,政治站位就會越高,觀察事物的眼界就會越寬,謀劃發展的理念思路就會越科學,抓班子帶隊伍的底氣就會越足。要自覺把學習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終身必修課,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堅持自覺主動學、及時跟進學、聯繫實際學、篤信篤行學,更加深刻把握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要堅持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下功夫,在結合實際、結合職責、創造性落實上下功夫,把活學活用黨的創新理論真正變成我們的看家本領,轉化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二是做到胸中有“數”。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系統闡述了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其中一條就是胸中有“數”。他強調,對情況和問題一定要注意到它們的數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數量的分析。任何品質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沒有數量也就沒有品質。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數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統計、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決定事物品質的數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無“數”,結果就不能不犯錯誤。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對複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總書記強調,要保持戰略清醒,對各種風險挑戰做到胸中有數。
  “胸中有數”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生態環境系統幹部而言,首先要對“國之大者”胸中有數,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深刻領會什麼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麼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密切跟蹤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自覺在黨和國家事業大局下開展工作,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八屆七中全會上説:“要善於觀察形勢,腦筋不要硬化。形勢不對了,就要有點嗅覺,嗅政治形勢,嗅經濟空氣,嗅思想動態。”要對國情、省情、市情和縣情胸中有數,各個地方的經濟狀況、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力都不一樣,能夠調動的資源也不一樣,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確定工作目標任務和推進的路徑、策略和方法。要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情況做到胸中有數。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要把細顆粒物(PM2.5)、臭氧等數據背後的組份及來源搞清楚,在水污染治理方面,要合理區分人為活動和自然因素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科學決策、對症下藥、精準施策、事半功倍。要增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的自覺性和緊迫感,缺什麼補什麼,注重在幹中學、學中乾,彌補知識缺陷、能力短板、經驗弱項,全面增強履職盡責所必須的各方面知識和能力。既要眼睛向外,抓好外部經驗學習;又要注重眼睛向內,多向改革創新要生産力,使我們的工作活力更強、動力更足。要對生態環境領域各種風險及其原因胸中有數,加強對各種風險源的調查研判,提高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能力,推進風險防控工作科學化、精細化,牢牢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三是努力做到工作接地氣、通俗化。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毛澤東同志在抗大講授哲學,寫作《實踐論》《矛盾論》時,十分注意結合實際,深入淺出,簡潔明瞭,通俗易懂,因而受到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歡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簡單質樸的語言講清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説明白,使之更好地為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所理解、所接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等金句,既接地氣又有個性,讓人聽得進、記得住、傳得開、用得上。生態環境保護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不斷轉變工作作風,切實改進文風、會風,注意避免桃花源中、曲高和寡。制定政策、宣講政策都要更加考慮通俗化、大眾化,採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使生態環境保護各項政策更好為群眾所掌握、為基層所掌握,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四是善於運用法治方式推進工作。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提出明確要求,強調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領導幹部要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生態環境系統的黨員幹部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切實在法治框架內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護。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五是學會做群眾工作。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政治性很強的業務工作,更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群眾工作,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基本功,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始終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做好群眾工作,必須開展深入細緻調查研究,了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生態環境系統的黨員幹部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接地氣、察實情、聚民智,通過紮實調研,找準問題、找對路徑,找到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並紮實推進落實,把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同志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黨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取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成效,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美麗中國而團結奮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