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環境要聞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學習時報》發表署名文章《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4-05-01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4-05-01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孫金龍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品質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生態環境系統要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堅決當好美麗中國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一、持之以恒深刻領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2023年7月,黨中央再次召開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是新時代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新的重要里程碑。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特別是“四個重大轉變”,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係”,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六項重大任務”,鮮明提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一項重大要求”,實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實踐基礎上的創新發展,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生態環境系統要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進一步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黨的創新理論深化內化轉化為指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自覺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忠實實踐者,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要緊密聯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生動實踐和巨大成就,深刻感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深刻把握這一思想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進一步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深化規律性認識,把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思路、方法和舉措搞得更加完備、更加科學、更加紮實。要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從根本上確保美麗中國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二、持之以恒擔好美麗中國建設重大使命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生態環境系統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更好統籌發展與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全力支撐服務經濟運作整體好轉的同時,堅決頂住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回升帶來的污染物排放大幅增長和氣象條件極為不利等多重壓力,取得生態環境品質穩中改善的好成績。2023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十四五”規劃設定的年度目標近3微克/立方米;全國優良天數比率為85.5%,扣除沙塵異常超標天后為86.8%,好于年度目標0.6個百分點。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9.4%,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長江、黃河干流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全國近岸海域優良海水水質面積比例為85.0%,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全國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40%以上。全國生態品質狀況總體良好,核與輻射安全穩定可控,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然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任重道遠,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環境容量有限和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居高位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態環境品質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生態環境安全壓力持續加大,現代環境治理體系還不夠健全,全球環境治理形勢更趨複雜。歷史和現實表明,現代化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美麗中國也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必須保持戰略清醒和戰略定力,付出長期艱苦努力,鍥而不捨、久久為功。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印發,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是系統部署和指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生態環境系統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胸懷“國之大者”,認真對標對表,準確把握美麗中國建設面臨的形勢任務,錨定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統籌産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由量變到質變,加快形成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導向的美麗中國建設新格局。充分發揮統籌協調的職能作用,建立健全美麗中國建設實施體系和推進落實機制,強化部門協同,深化地方實踐,形成共建共用美麗中國的強大合力。以開展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為著力點,梯次推進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範樣板,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因地制宜打造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繼續抓好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培育生態社區等美麗細胞。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更高標準實施一批標誌性行動和創新性舉措,推動污染防治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指標上取得新突破,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持之以恒以高水準保護支撐保障高品質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我們都要把握好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的辯證統一關係。”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綠色成為普遍形態的發展,高水準保護是高品質發展的應有之義和重要支撐,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只有依靠高水準保護才能實現。新征程上,必須牢記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統籌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為引領,通過高水準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推動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厚植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底色,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
  生態環境系統要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品質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自覺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深化生態環境服務經濟回升向好支撐高品質發展政策措施,在守好生態環保底線基礎上強化重大投資項目環評保障,同時推動環保與財政、貨幣、就業、産業、區域、科技等政策統籌,形成支援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合力和市場化機制,培育壯大生態環保産業,打造綠色增長新引擎,全力服務支撐經濟運作持續好轉。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充分發揮高水準保護的支撐保障作用,以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碳達峰碳中和倒逼總量減排、源頭減排、結構減排,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以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為高品質發展“明底線”“劃邊框”“增綠添金”,實現高水準保護、高品質環境、高品質發展良性互動。統籌發展和安全,嚴密防控生態環境風險,切實維護生態安全,確保核與輻射安全,保障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不受威脅和破壞,堅決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
  四、持之以恒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提供了重要方法論和根本方針,也為生態環境部門立足職能職責、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當前,隨著污染防治攻堅的不斷深入推進,觸及的矛盾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廣、要求也更高。新征程上,以更高標準謀劃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全面準確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全面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準。
  強化精準思維。“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生態環境治理要強化精準思維,以繡花功夫把工作做紮實、做到位。分析找準影響生態環境品質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做到心中有數、一清二楚,明確主攻方向,抓住“大頭”、創造條件、精準施策。善於用數字説話和決策,下功夫把調查研究做實,把論證評估做細,盡可能精細測算每項治污措施的預期減排量和環境品質實際改善成效,把每項措施、每個步驟、每個環節搞紮實、搞精細,以求實現最佳治理效果。根據環境品質改善目標任務和時序進度要求,結合氣象條件、人為活動等因素,把握好平時治理和重點時段治理的關係,更多地把功夫下在平時,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爭取主動、留有餘地。
  強化科學思維。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門科學,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自覺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要科學分析生態環境問題背後的深層次根源,把治理對象的重點放在工業、能源、交通運輸等人為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上,而不是自然因素帶來的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治標和治本相結合的措施,推動問題得到根本解決。認識和運用科學規律,善於從環境監測、溯源結果中判斷污染排放源構成及貢獻量變化,分析發現地區環境污染、産業結構、能源結構特徵,以此作為科學依據對症施治,提升治污成效。把系統觀念貫穿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全過程,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牽引,強化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增強各項舉措的關聯性和一致性,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顧此失彼。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容量,合理設定治理評價標準,採用不同治理方式,在採取工程措施的同時,也要利用好“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不能一味追求高標準、全覆蓋。
  強化法治思維。“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遵守並嚴格執行法律是國家公職人員的底線,也是無條件的,決不能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不能把法律作為一個軟約束或是束之高閣的一紙空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法治性都很強,必須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行政、依法履職,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處理好目的和手段的關係,嚴格規範執法程式,嚴守法定辦理時限,進一步提升執法品質,不能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堅決防止出現簡單粗暴執法、隨意執法、任性處罰問題。
  五、持之以恒提高抓落實的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崇尚實幹、狠抓落實,並把抓落實作為黨員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抓落實的極端重要性,要求我們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當前,美麗中國藍圖已經繪就,目標任務已經明確,關鍵在於真抓實幹、攻堅克難,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見效。
  生態環境系統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強化政治自覺,知重負重、知難克難、知責擔責,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務實的工作作風,一項任務一項任務、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抓緊抓實抓到位。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針對生態環境治理呈現點多面廣、矛盾新舊交織、壓力累積疊加的特點,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深化改革創新,不斷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短板弱項上取得新突破,解決生態環保事業發展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多發性難題,著力構建有利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高品質發展導向,大興務實之風,堅決糾治違背自然規律,搞突擊、簡單化、“一刀切”等形式主義問題,不斷以生態環境品質改善實效取信於民。全面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大力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把基本功練紮實,把看家本領掌握牢,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過硬本領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作者為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