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環境要聞

生態環境部召開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會議

2024-05-21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4-05-21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5月20日至21日,生態環境部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召開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會議。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並講話。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小明出席會議並致辭。
  黃潤秋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自然生態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做好新時代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全國生態環境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履行“指導協調和監督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職責,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制度體系初步建立,全國和重點區域生態狀況評估深入推進,重要生態空間違法活動監督力度不斷加大,生態保護修復監管能力建設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穩步推進。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席國,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黃潤秋強調,新時代我國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全國生態系統格局總體穩定,陸域生態系統品質持續改善,重大戰略區域生態環境總體趨穩向好。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當前生態保護修復監管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全國生態環境系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決履行好生態環境部門統一監管職責,持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強化“全過程”“全鏈條”監管,推動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工作邁上新臺階。
  黃潤秋指出,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管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必然要求,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必然要求。要深刻理解新時代新征程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的重要意義和內涵要求,準確把握生態環境部門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的職責定位和方法路徑,突出問題導向,圍繞發現問題、交辦整改問題、監督執法、督察問責這條主線開展工作。要從發現問題入手,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問題開展監測和針對性評估,既要用好常規生態監測方法和手段,更要用好現代化遙感監測手段,不斷提高監測主動發現問題能力。要著眼推動問題交辦整改,建立生態環境部門內部工作協同機制、部門間協同機制以及國家與地方協同機制,確保問題有效交辦並推動整改到位。要強化監督執法和督察問責,充分發揮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作用,進一步強化“綠盾”行動,嚴肅查處生態環境破壞行為並嚴格問責,推動舉一反三、完善制度機制。
  黃潤秋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正確處理好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係,紮實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工作。一是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制度體系,推動將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制度納入法治軌道,研究制定生物多樣性評價標準,加快推動完善各地區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的法律法規標準政策體系。二是全方位推進生態狀況評估和保護修復成效評估,開展第五次全國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三北”工程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開展動態監測和評估。三是加大生態破壞問題查處力度,持續推進“綠盾”重要生態空間強化監督,研究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外重要生態空間生態破壞問題查處機制,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嚴厲打擊破壞生態違法犯罪行為。四是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逐步建立健全生物技術環境安全評估與監管體系,充分發揮好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作用和大國領導力,為發展中國家落實“昆明一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提供幫助和支援。五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加強創建過程指導和常態化監管,保障創建品質和成效,打造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樣板,為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六是探索創新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開展生態系統支援服務和調節服務評價及結果應用試點,支援各地依託“兩山”基地打造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綜合示範樣板。七是持續夯實生態保護修復監管能力,建設生態保護修復綜合監管平臺,加強生態監測網路體系建設,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管業務培訓,開展典型脆弱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等重點專項研究。
  會上,海南省、北京市、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局)負責同志作交流發言。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董保同主持會議並作總結講話。海南省副省長顧剛,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劉炳江出席會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負責同志,自然生態保護處負責同志參加會議。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