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環境要聞

聚焦建設美麗中國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2024-11-01 來源:《求是》2024/21

2024-11-01 來源:《求是》2024/21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聚焦建設美麗中國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中共生態環境部黨組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決定》明確將聚焦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方面,系統部署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戰略謀劃,彰顯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刻認識和把握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原則方法和目標任務,凝心聚力、奮發進取,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為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一、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整合、全面深化的轉變,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闊步前行的重要法寶。我們黨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統籌加強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環境法律體系和生態文明“四梁八柱”性質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重大制度創新和改革舉措讓生態環境保護真正成為硬約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有力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歷史性、革命性、開創性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近年來,廣西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的廣西防城港市建立紅樹林精細“管、護、研”一體化工作機制,全面開展巡護管理、科研監測、宣傳教育、社區共管、生態修復等各項工作,有效推動紅樹林生態系統品質全面提升。圖為2024年8月24日拍攝的廣西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要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開放。”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內生動力不足,美麗中國建設任務依然艱巨,必須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這是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高水準保護支撐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讓美麗中國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必然要求,是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必然要求。
  我們要深刻把握新時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巨大成就,充分認識聚焦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歷史主動精神和使命擔當,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築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態根基。
  二、牢牢把握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遵循的重大原則
  《決定》深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六個堅持”重大原則是我們黨不斷深化對改革規律性認識的重大成果,也是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遵循。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自覺用“六個堅持”重大原則指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踐,推動構建美麗中國建設新格局。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壓實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係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新時代新征程上,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扛起美麗中國建設政治責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抓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堅持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不動搖,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改革的各方面全過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以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導向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新時代新征程上,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堅持生態為民、生態惠民、生態利民,主動順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態環境的新期待,著力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面改善和根本好轉,形成美麗中國建設人人參與、人人共用的良好局面。
  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事業行穩致遠。守正創新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始終以科學理論引領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同時對準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真抓實改,建立並有效運作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實施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持續激發改革動力和創新活力。新時代新征程上,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無論怎麼改、無論推進到哪一步,都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進一步強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制度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全方位佈局、系統化構建、多層次推進,逐步建立起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環境治理體系、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基礎制度,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現系統性重塑。新時代新征程上,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更加注重系統整合和協同高效,強化制度執行和剛性約束,並隨著美麗中國建設實踐的持續推進而不斷發展和完善。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以高水準保護支撐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以制度建設為抓手,積極推行“邊坡種樹、平盤種草、整山整溝、連礦復墾、産業融合”治理模式,有效促進當地礦區生態修復。圖為2024年9月19日,位於準格爾旗的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煤礦復墾區內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攝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不斷強化美麗中國建設法治保障。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法律體系,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法治建設進入立法力度最大、監管執法尺度最嚴、法律制度實施效果最為顯著的時期,生態文明載入黨章和憲法,制定修訂環境保護法及30余部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有力保障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支撐了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點工作的有效開展。新時代新征程上,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鞏固拓展改革成果、破解生態環境保護實踐難題,及時將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用法律武器、法治力量保障美麗中國建設。
  堅持系統觀念,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準。堅持系統觀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統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新時代新征程上,要不斷強化系統觀念,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涉及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推動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與其他各領域各方面改革同向發力、協同高效,加強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推動局部和全局相協調、治標和治本相統一、當前和長遠相結合,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三、全面落實生態環境領域改革重點任務
  《決定》圍繞實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從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等方面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具體部署。我們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通起來,同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一體推進,全力推動生態環境領域改革任務落地見效,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建設。
  構建美麗中國建設責任體系。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繼續發揮督察利劍作用,制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健全督察常態長效機制,夯實美麗中國建設政治責任。健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組織開展美麗中國建設成效考核。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率先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成果,研究制定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等分領域行動方案,紮實抓好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加快形成美麗中國建設實施體系和推進落實機制。
  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強化源頭預防,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建設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路,推進監測技術數智化轉型,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按照覆蓋全面、權責一致、獎懲分明、環環相扣的要求,推動建立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完善國家生態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提升生態安全風險研判評估、監測預警、應急應對和處置能力。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法典編纂,統籌做好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法律法規及標準制定修訂。
  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責任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建設。完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由量變到質變。落實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推動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要素、全聯動、全週期管理,全面實施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建立新污染物協同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體系,制定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法規。統籌源頭防控、過程管理和末端治理,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更加注重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推動長江、黃河等重要流域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深化環境資訊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全面提升資訊披露品質,強化披露結果應用。構建環境信用監管體系,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實行基於信用評價的分級分類監管。全面提高核安全監管能力,建成同我國核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核安全監管體系。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制度。完善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持續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
  健全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制度。充分發揮生態環境部門職能作用,強化對生態和環境的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加強對自然資源資産所有者、開發者乃至監管者的外部統一監管,規範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行為。全方位推進生態狀況評估和保護修復成效評估,持續推進“綠盾”重要生態空間強化監督,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外重要生態空間生態破壞問題查處機制。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建立健全生物技術環境安全評估與監管體系。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完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真正讓保護者、貢獻者得到實惠。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實施支援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産業,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促進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建設。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以及全國首個全域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的省級經濟體,重慶通過不斷強化綠色金融能力建設、創新可持續金融産品等措施,推動當地産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和供應鏈綠色發展。圖為2024年8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工作人員在分析“長江綠融通”綠色金融服務系統監測的相關數據。 新華社記者 黃偉/攝
  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構建生態環境領域促進新質生産力“1+N”政策體系,全面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培育發展綠色環保産業。實施支援綠色低碳發展的環境經濟政策和標準體系,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完善環境保護稅等綠色稅制。深化生態環境領域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深化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建設。進一步發展全國碳市場,穩步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覆蓋範圍,完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構建更加精細化、可追溯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加快建立産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健全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機制。完善權責一致、協同高效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體系,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國際規則制定,不斷增強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健全改革任務推進落實機制。認真對標對表《決定》部署,科學制定生態環境領域改革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明確具體措施和責任主體,健全統籌、協調、督辦機制,求真務實抓落實、敢做善為抓落實,以實際行動走好踐行“兩個維護”第一方陣。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增強黨組織抓改革、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提高黨員、幹部抓改革落實的能力和水準,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堅強保障,努力把改革藍圖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