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環境要聞

生態環境部召開部常務會議

2025-07-31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5-07-31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7月30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改革及應用三年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第一批)》(以下簡稱《名錄》)、《核技術利用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以下簡稱《清單》),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格式與內容》《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衝擊試驗指南》《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耐熱試驗指南》3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以下簡稱3項標準)。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是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中的重要基礎性制度,也是以高水準保護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這一基礎制度建設好、實施好,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明底線、劃邊框”的作用,從源頭上為産業結構優化調整提供綠色尺規。要突出重點,不斷細化優化管控要求,讓邊框更清晰、底線更明確、制度更嚴密,推動全鏈條改革取得新突破。要加強統籌協調和分工協作,強化成果應用,加大對地方的指導力度,確保《工作方案》得到有效落實。
  會議強調,制定《名錄》是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明確要求,強化對重點控制的有毒有害物質監測監管是保障土壤生態環境安全的有力措施。要持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推動將《名錄》作為各地確定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的重要依據。要指導重點監管單位將涉及的物質納入有毒有害物質排放情況報告,並按要求開展隱患排查和自行監測。要引導企業執行清潔生産審核及資訊公開制度,不斷提升土壤有毒有害物質風險防控水準。
  會議指出,要結合現行管理規定和多年管理實踐,將可能産生重大不利環境影響的情形納入清單管理,為核技術利用建設項目重大變動的判定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要健全核技術利用建設項目環評制度體系,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制度與輻射安全許可管理制度的有機銜接。要加強宣傳解讀,全方位做好培訓指導,切實抓好《清單》落實,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源頭預防的關鍵作用。
  會議強調,3項標準是開展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新(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衝擊試驗、耐熱試驗鑒定的重要技術依據。要做好標準發佈後的釋義解讀、宣貫培訓、科普宣傳等工作,切實推動標準落地實施,保障行業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
  會議還對暑期工作作出安排,要求落實落細汛期安全生産各項工作,做好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加強值班值守和檢查抽查,嚴格遵守作風紀律要求,確保部系統各項工作平穩有序運轉。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于會文、郭芳,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生態環境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廖西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董保同、李高,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任勇出席會議。
  駐部紀檢監察組負責同志,機關各部門、應急中心、機關服務中心、資訊中心主要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