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時政要聞

確保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寫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3週年之際

2024-06-30 來源:中國政府網

2024-06-30 來源:中國政府網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 題:確保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寫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3週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歷史,偶然中昭示必然。
  103年前啟航的小小紅船,已成為“中國號”巍巍巨輪。103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創造了彪炳史冊的歷史偉業,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為恢宏的華彩史詩。
黨員們在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旁重溫入黨誓詞(2024年6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于群山之巔俯瞰大地蒼茫,自時間長河洞見風雲激蕩。
  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之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將啟之時,中國共産黨這個世界第一大執政黨,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時代為卷,以奮鬥作筆,書寫著新的壯美篇章。
  砥柱中流 風華正茂
  “從以前的騎馬放牧到後來的騎摩托車放牧,再到現在的無人機放牧,我的家鄉越來越現代化了!”
  2024年6月18日,青海西寧。在上海援建的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明亮的教室裏,15歲的尼東拉毛向前來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講起家鄉的今昔巨變。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包括教育在內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取得顯著成效,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所中學裏的溫暖故事能夠映射出新時代黨領導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壯闊歷程。
青海省西寧市果洛西寧民族中學學生在上課(2024年6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讀懂中國共産黨,方能看清“風景這邊獨好”的中國奇跡。
  這是一個矢志追尋夢想、勇擔時代使命的政黨——
  2024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稿在黨內外一定範圍徵求意見的情況報告,決定根據這次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文件稿提請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
  一個政黨,最難的就是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
  回望來路,從革命年代“取義成仁今日事”的無悔,到改革歲月“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堅定,再到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的擔當,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都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站在我國和世界發展的歷史新方位,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發出時代強音,吹響前進號角。
  強烈的歷史主動、深沉的歷史擔當,源自對時代大勢的準確把握。
  當前,民族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但仍有許多“險灘”要渡、“硬骨頭”要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要求全黨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這是一個先進思想引領、科學理論武裝的政黨——
  2023年金秋十月,首都北京,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京西賓館召開。會議正式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
  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這一思想一經提出,立刻在全黨全社會引發熱烈反響。
  注重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是中國共産黨的鮮明特色和光榮傳統。
  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驚醒了“五千餘年的沉夢”。從此,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開始了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偉大歷程。
  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加強理論武裝始終都是最鮮明的底色。
陸軍第81集團軍某旅黨員突擊隊在加固大清河天津靜海段北岸大堤(2023年8月8日攝)。新華社發(李明鐘 攝)
  通過堅持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廣大黨員悟規律、明方向、學方法、增智慧,神州大地正在展開“思想之光”轉化為物質力量的生動畫卷。
  這是一個直面大黨獨有難題、始終清醒堅定的政黨——
  2023年6月,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系統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明確了黨的建設的根本原則、重大使命、科學佈局、價值追求、重點任務。
  2024年1月,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我們黨為什麼要自我革命、為什麼能自我革命、怎樣推進自我革命等重大問題。
  2024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調以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為有效途徑,不斷把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深入思考黨的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論斷,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全面部署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
  烽火年代裏,訪問延安後的黃炎培感慨:“我認為中共朋友最可寶貴的精神,倒是不斷地要好,不斷地求進步,這種精神充分發揮出來,前途希望是無限的。”
  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成為新時代偉大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産生了全方位、深層次影響。
  面對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性、開創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冷靜清醒:
  “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
  深刻的認識,繼之以徹底的行動。
  從強化政治引領,到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不斷健全,再到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範體系更加完善……
  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斷煥發愈加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成為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自我鍛造 永葆生機
  2024年1月4日,北京中南海,一個重要會議開了整整一天。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彙報,聽取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
  近年來,黨中央聽取“五大班子”工作彙報和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已成為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制度安排。
  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新時代新征程,黨的政治建設首要任務就是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錨定這一首要任務,一項項舉措不斷推出:
  圍繞中心工作,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抓住“關鍵少數”,《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2024-2028年)》將完善領導班子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機製作為重要內容;
  著眼公務員隊伍,召開全國公務員工作座談會,印發《全國公務員隊伍建設規劃綱要(2024—2028年)》,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落實到公務員選育管用全過程各環節,充實調優建強基層公務員隊伍;
  聚焦重要領域,全國黨委和政府秘書長會議要求新時代辦公廳工作要強化政治擔當,全力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新征程上,中國共産黨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黨的建設全過程各方面。
  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基礎,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
  踏上克松這片雪域高原上的“紅色土地”,赫然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刻有“克松村黨支部舊址”的石碑。
  65年前,克松率先在西藏進行民主改革,成立了西藏第一個農村黨支部。
  65年來,從最初5名翻身農奴成為第一批共産黨員,到如今兩個黨支部帶領群眾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克松已成為中國共産黨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個鮮活縮影。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
在廣西融安縣浮石鎮六寮村議事協商主題廣場,鎮、村幹部和村民在議事(2024年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一年多來,中央組織部會同有關部門舉辦全國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全國社區黨組織書記和居委會主任、全國律師行業黨組織書記、中央和國家機關等單位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培訓班,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發揮。
在河北省棗強縣河西社區,黨員幹部和居民共同製作廉政剪紙作品(2023年9月26日攝)。新華社發(陳連勝 攝)
  著力以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堅持嚴的基調正風肅紀反腐,全面從嚴治黨一刻不停歇。
  2024年4月27日,一場秩序井然、嚴肅認真的黨內法規測試,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縣委書記研修班開考。
  在學制一個月以上的班次,把《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作為重點內容融入黨內法規考試,成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以考促學、推動黨紀學習教育取得實效的具體舉措。
  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是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重要舉措。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黨員、幹部以此為契機,增強紀律意識、提高黨性修養,不斷用黨規黨紀校正思想行動。
學生在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洪市鎮夏明翰黨性教育基地參觀(2024年4月24日攝)。新華社發(劉欣榮 攝)
  持之以恒改進作風。從查處“四風”問題,到持續通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再到推進為基層減負賦能,新風正氣在新征程上不斷充盈,“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敗。2023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62.6萬件,處分61萬人,其中包括省部級幹部49人,廳局級幹部3144人,縣處級幹部2.4萬人……深刻詮釋了我們黨“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使命擔當。
  完善和健全監督體系。從聚焦“國之大者”強化政治監督,到二十屆中央第一和第二輪巡視完成反饋、第三輪巡視紮實開展,再到全國紀檢監察幹部隊伍教育整頓取得實效,各項監督多管齊下。
  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節奏不變、力度不減、尺度不松,始終利劍高懸、震懾常在。
  法規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是長遠之策。
  從印發《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規劃綱要(2023-2027年)》,到推動建立領導幹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制度,再到以制度建設為重點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黨的制度建設持續推進,系統施治、標本兼治的綜合效應日益深化。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新征程上,黨的制度建設蹄疾步穩。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規範體系愈加完善,為黨的偉大自我革命提供堅實保障。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持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這,正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的響亮回答!
  征程再啟 譜寫新篇
  2024年2月,甲辰龍年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津,走進平津戰役紀念館。
  “這次看了平津戰役紀念館,三大戰役紀念館我都看了。三大戰役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以經典之作載入史冊。”習近平總書記感慨係之。
  從哪來、到哪去,鑒往知來、向史而新。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中國革命戰爭史要學而時習之,珍惜來之不易的紅色江山,發揚革命傳統,增強鬥爭精神,勇於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
  踏上新征程,向著新目標,歷經103年風雨洗禮的中國共産黨,奮楫再出發。
  推動高品質發展,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一面鮮艷奪目的五星紅旗、一個留在月背的“中”字,又一次定格下中國航太的“高光時刻”。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首次在月球背面獨立動態展示國旗。嫦娥六號完成世界首次月背採樣和起飛,成為我國建設航太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品質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
  就在“嫦娥六號回家”前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精闢論述科技創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偉大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艱巨繁重的系統工程,對我們黨而言,這既是光榮的歷史使命,也是嚴峻的現實考驗。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新征程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宏偉目標,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接續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扎紮實實把“藍圖”變成“實景”。
  堅持人民至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
  2024年6月6日,一場記者見面會上,“時代楷模”寶塔消防救援站的代錶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小小紙盒裏,代表平安的中國結和19張寫滿祝福的便簽,見證了延安老區人民和這支隊伍的“魚水深情”。
在陜西延安寶塔山參觀的黨員幹部重溫入黨誓詞(2023年6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多年來,他們奔走于大街小巷,滅火救災、抗洪搶險,被老區人民親切稱為“紅軍傳人、人民衛士”。
  忠於黨、忠於人民、無私奉獻,是共産黨人的優秀品質。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正是靠著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而不斷鑄就的。
  新征程上,要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匯聚磅薄力量,挺起新時代共産黨人的精神脊梁——
  中國共産黨人究竟是怎樣的人?
  《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稱他們是“最優秀的男女”,有著“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
  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脫貧攻堅精神……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滋養著中華民族心靈家園。
位於江西井岡山市的“星火相傳”雕塑(2023年6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麼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語氣堅定。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一個政黨才能始終挺立潮頭。
  新征程上,要以偉大建黨精神鼓舞鬥志、砥礪品格,匯聚起一往無前的磅薄力量。
  往昔已展千重錦,明朝更進百尺竿。
  我們堅信,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用偉大奮鬥創造了光輝偉業,也一定能用新的偉大奮鬥創造新的偉業。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