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時政要聞

習近平: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産黨的使命任務

2024-06-30 來源:中國政府網

2024-06-30 來源:中國政府網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産黨的使命任務※
習近平
  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攝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我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品質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到二〇三五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邁上新的大臺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臺階,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社會保持長期穩定,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廣泛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全面加強,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我們要繼續奮鬥,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主要目標任務是: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水準進一步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産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明顯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國家安全更為鞏固,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如期實現,平安中國建設紮實推進;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進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寧夏考察。這是19日下午,習近平在銀川市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考察時,同社區居民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同時,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衝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性問題,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則。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確保擁有團結奮鬥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薄力量。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道不變、志不改,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堅持發揚鬥爭精神。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鬥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同志們!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全黨必須堅定信心、銳意進取,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主動防範化解風險,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10月16日在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的一部分。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