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新聞發佈

生態環境部召開1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2024-01-31

2024-01-31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孫守亮、辦公廳副主任李紅兵出席發佈會,介紹我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工作進展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提問。

 

新聞發佈會現場

生態環境部宣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裴曉菲

  裴曉菲: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2024年首場例行新聞發佈會,我是新任宣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裴曉菲,非常高興和大家在這個平臺相識。作為一名新聞宣傳戰線的新兵,我將向我的前任劉友賓先生學習,和我的同事一道,及時、準確、全面地介紹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行動和最新進展,真誠地回應媒體和公眾關切,期待與各位記者朋友保持良好的交流與合作,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援。

  今天發佈會的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孫守亮先生、辦公廳副主任李紅兵先生,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通報幾項近期重點工作。

  一、《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佈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近日發佈,對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系統部署,是指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意見》緊扣黨的二十大關於未來五年、到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聚焦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提出經過三個五年努力,推動生態環境品質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改善。

  《意見》明確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點任務,提出要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範樣板、開展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著力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實施機制、強化宣傳推廣、開展考核評價。也希望社會各界行動起來,開展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共同繪就美麗中國新畫卷。

  二、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

  1月23日至24日,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總結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面臨形勢,安排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

  過去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大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新成效。

  大氣環境品質方面,2023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優於年度目標(32.9微克/立方米)約3.0微克/立方米,相比2019年下降了16.7%。2023年全國優良天數比率為85.5%,扣除沙塵異常超標天后為86.8%,好于年度目標0.6個百分點,較2019年上升3.5個百分點。全國重污染天數比率為1.6%,扣除沙塵異常重污染天后為1.1%,與年度目標持平。水環境品質方面,2023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9.4%,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同比持平。土壤環境品質方面,2023年全國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一年,生態環境部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美麗中國建設為統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攻堅克難、深化改革創新。全力抓好八大重點任務: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推動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加大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力度、確保核與輻射安全、加強生態環境督察執法和風險防範、大力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加快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三、全國生態環境系統117個先進集體和45名先進工作者獲得表彰

  1月24日,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對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現場進行表彰授獎,並請部分受表彰對象作先進事跡報告。

  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生態環境系統積極擔當作為、忠誠履職奉獻,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提高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作出重要貢獻,涌現出一大批業績突出、事跡感人的先進典型。

  為表彰先進,弘揚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精神,激勵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經自下而上、逐級推薦、差額評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生態環境部決定授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等117個單位“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授予沈秀娥等45名同志“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本次表彰是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組建以來首次開展的全國性表彰,是對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幹部隊伍建設階段性成果的集中檢閱,是全系統幹部隊伍精神風貌的集中展示,也是全系統工作成效的一次精彩展現。全系統幹部職工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以受表彰的集體和個人為榜樣,弘揚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精神,在奮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征程上爭先創優。

  四、《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發佈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我國歷來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1994年首次發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並不斷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時俱進、創新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佈新版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作為COP15(《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國持續推動“昆蒙框架”落實的切實行動,向世界彰顯了我負責任大國擔當。

  《行動計劃》作為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總體規劃和《生物多樣性公約》履約核心工具,明確了我國新時期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部署了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威脅、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現代化等4個優先領域,每個優先領域下設6至8個優先行動,廣泛涵蓋法律法規、政策規劃、執法監督、宣傳教育、調查監測評估、保護恢復、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國際履約與合作等內容,為各部門、各地區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指引。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人民日報記者: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期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前一段時間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請問如何理解美麗中國建設這個目標圖景,生態環境部在相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具體的安排?具體在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方面有沒有一些工作考慮?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孫守亮

  孫守亮: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舉旗定向、統攬全局,意義重大而深遠。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美麗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一以貫之、不斷深化,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彰顯了強大的戰略定力和強烈的使命擔當。

  學習貫徹《意見》的過程中,體會比較深的,可以用四個關鍵詞來概括,即“新圖景、新格局、新起點、新擔當”。

  第一,描繪了“新圖景”。從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到願景、藍圖,再到部署,形成現在的路線圖、施工圖、任務書和責任狀,不僅真真切切地“看得見”,而且實實在在地“抓得住”“落得下”,這非常提振信心。《意見》作出三個階段的戰略安排,到2027年,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展望本世紀中葉,美麗中國全面建成。這是面向強國目標、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具體到生態環境領域,我們聚焦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結合我國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特點,生態環境治理路徑也要經歷三個階段,即“十四五”深入攻堅,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十五五”鞏固拓展,實現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體提升,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這是一步一個臺階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改善實現從量變到質變,久久為功實現美麗中國的路線圖。

  第二,構建了“新格局”。《意見》明確,要加快形成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為導向的美麗中國建設新格局。新時代新征程建設美麗中國,我理解重在“全面”,展開體現為“四個全”。第一個“全”是強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快推進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等全領域轉型;第二個“全”是以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為牽引,分階段、分批次推進美麗藍天、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山川、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等全方位提升;第三個“全”是因地制宜、梯次推進西部、東北、中部、東部等美麗中國建設全地域覆蓋;第四個“全”是全社會行動,鼓勵園區、企業、社區、學校等基層單位開展綠色、清潔、零碳引領行動,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社會行為自覺。這就要求我們的工作與時俱進,做到看得更廣、謀得更深、想得更透、落得更實。

  第三,標定了“新起點”。這些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持續加強對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研究美麗中國建設指標體系,立足部門職責出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舉措和文件,在區域培育、典型推廣、地方實踐、社會行動等方面持續發力,為新時代新征程開啟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在區域層面積極作為,聯合有關部門聚焦區域重大戰略制定實施生態環保專項規劃,並持續抓好落實。突出“美”的核心導向,先後兩批推出56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20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命名572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240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等有效路徑。支援創造性開展地方實踐,指導浙江、福建、山東、江西、四川等省份和杭州、深圳、青島等城市因地制宜開展美麗中國建設實踐創新,探索形成集頂層設計、法治保障、科學規劃、考核激勵、制度創新、工程推進、行動突破、社會共治于一體的示範推進模式,激發動力活力。堅持共建共用,持續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連續舉辦4屆“美麗中國百人論壇”,六五環境日活動影響更加廣泛,生態環境志願服務不斷豐富,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體系日益完善。

  第四,彰顯了“新擔當”。這也是我們下一步工作打算。建設美麗中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和系統工程,需要分階段、有計劃地系統推進。我們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推進《意見》貫徹落實,發揮好職能作用,把統籌協調責任擔起來,把推進實施機制建起來,把重大部署任務落下去,在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進程中唱主角、挑大梁。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建立美麗中國建設實施體系和推進落實機制,加強工作調度推進和跟蹤評估;研究制定美麗中國建設成效考核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確保“十五五”實現與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工作平穩過渡、有序銜接。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剛剛召開的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對下一步美麗中國建設工作的思路目標和任務舉措作了系統安排,強調要統籌把握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部,突出抓好:一是以開展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為著力點,梯次推進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範樣板;二是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同步推進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三是以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主線,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標誌性戰役;四是以強化“五個協同”為導向,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水準;五是以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統一監管為突破口,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六是以堅持激勵約束並重為原則,增強各方保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打下良好基礎。以上相關的具體內容已經公開發佈了,相信記者朋友們已經關注到了。

  借此機會,我想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個體會。美麗中國建設,我理解,重在“行動”二字,這是第一要義。再美好的藍圖,沒有行動就是空中樓閣;美麗中國建設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是全社會共建共用的事業。不論城市、還是鄉村,不論單位、社區,還是家庭、乃至個人,都應當是行動者、實干家。要發揮首創精神,因地制宜、因時因事而宜節能降耗、綠色低碳、節約集約,不斷追求更高水準的生態文明。

  《意見》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這是現階段工作的重要著力點,我理解就是秉持“行動為要、實幹為先”的精神,力爭在一段時期內先形成一批實踐示範樣板,再接續滾動實施、分批推進,久久為功推動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所以,這項工作的組織實施中,不搞創建掛牌、不搞評比達標,實實在在地幹、一步一步地建,以高水準保護推動高品質發展,以惠及民生福祉的實績實效論英雄。為此,我們打算搭建美麗中國建設示範案例的展示平臺,這個平臺將是開放、公開、透明的,各層次各類別的好創造都可以放到平臺上,並配套正向激勵措施,“沒有最美,只有更美”,帶動形成“爭先創優、改革開路、持續推進、比學趕超、多做貢獻”的生動局面,讓美麗中國建設圖景動起來、活起來,始終充滿勃勃生機。

  總臺央視記者:關於美麗中國建設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的事情,我們也知道生態環境部成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我想問一下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過程中,生態環境部如何更好發揮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作用,在這塊所取得的成效和進展是什麼?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副主任李紅兵

  李紅兵:謝謝您的提問。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做到全領域轉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設、全社會行動,堅定不移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就像剛才這位記者朋友提到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是經黨中央批准、在生態環境部成立,旨在研究、宣傳、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機構。通過持續深化“三高地兩平臺”建設,“三高地”是理論研究高地、學習宣傳高地、制度創新高地,“兩平臺”是實踐推廣平臺和國際傳播平臺,發揮研究中心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研究、宣傳的國家隊和領頭雁作用。助推美麗中國建設,可以體現在“五個引領”,這“五個引領”既是已經取得的工作成效,也是下一步重點努力的方向。

  一是以理論研究引領全領域轉型。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緊緊圍繞美麗中國建設的重大需求、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理論研究,突出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成果轉化,助推綠色科技創新,增強美麗中國建設的內生動力,推進經濟社會全領域綠色轉型。

  二是以制度創新引領全方位提升。注重制度建設的基礎性作用,圍繞美麗中國建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出制度政策創新意見建議,支撐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堅持系統觀念、問題導向、要素統籌、城鄉融合,一體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促進全方位提升。

  三是以實踐推廣引領全地域建設。深入開展地方美麗中國建設實踐案例調研和總結,圍繞其寶貴經驗、成熟做法深入分析,促進地方美麗中國建設的理論昇華、經驗推廣和實踐轉化,在全國範圍內逐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全地域覆蓋。

  四是以學習宣傳引領全社會行動。加快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大眾化傳播,通過全國生態日、六五環境日活動等多種形式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宣講,鼓勵基層創新和先行示範,把美麗中國建設轉化為全體人民的行為自覺。

  五是以國際傳播引領講好美麗中國故事。持續推進對外話語創新支撐平臺建設。發揮研究中心和各研究機構、智庫的特長,拓展深化對外傳播的形式、內容、渠道,依託重要的國際場合,積極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外傳播,講好美麗中國建設的故事。

  澎湃新聞記者: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要在實施區域重大戰略中進一步謀劃好、規劃好、落實好生態環保工作。請問,生態環境部在推進區域重大戰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下一步有哪些工作安排?

  孫守亮:謝謝您的提問,這也是大家十分關注的問題。

  剛剛提到,《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對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作出系統部署,其中特別對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長期以來,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區域重大戰略生態環保工作,與有關地方合力開展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這為我們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從區域生態環境品質來看,京津冀兩市一省、粵港澳大灣區中珠三角9市、長三角41個城市,2023年細顆粒物(PM2.5)濃度較戰略提出的2014年、2017年、2018年分別下降了57.3%、34.4%和23.8%,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上升了36.4、29.8、14.3個百分點,在積極發揮動力源引擎作用的同時,實現了生態環境狀況大幅改善。長江幹流連續4年、黃河干流連續2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一江碧水、江豚騰躍、白鸛齊飛,大自然恢復的勃勃生機為大江大河高品質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潛力和後勁。

  從區域重大戰略生態環保工作來看,主要有3個“新變化”:

  一是頂層設計更加“體系化”。生態環境部聯合有關部門制定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生態環保專項規劃以及《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正在編制新一輪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保中長期規劃,面向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明確方向路徑。開展《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實施情況跟蹤評估,建立問題發現和改進機制,確保目標任務按時序完成。截至目前,各區域重大戰略均已制定生態環保專項規劃,規劃引領作用不斷凸顯。

  二是工作推進更趨“常態化”。我們印發生態環境部推動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措施11條,建立健全“年初工作要點—全年綜合調度—年底評估考核”工作閉環,按年度滾動制定工作清單,精準推進任務落實,工作推進機制不斷健全,形成了一套順暢的打法、幹法。截至目前,區域重大戰略已逐步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生態狀況變化調查、生態環境科技發展等生態環境各領域工作,成為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水準的新支撐、新路徑。

  三是政策創新更為“縱深化”。我們抓住每個區域的不同特點,改革開路、點上深入、創新突破,與有關省市密切協作,不斷創新差異化區域政策,發揮重要的引領探路作用。在京津冀,支援三地探索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同立法,優化區域統一的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協調機制;在粵港澳,深化三地生態環保合作交流機制,協商妥善處理影響群眾健康、老百姓關切的空氣、飲用水、固體廢物等區域性環境難題;在長三角,率先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實施生態環境領域信用聯合獎懲;在長江流域,積極推進水生態考核,川渝兩地率先建立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在黃河流域,開展並完成2.6萬餘個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狀況調查工作,正在推進成果運用。由此可以看出,在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生態環保工作有很多針對性、突破性、創新性探索,形成了大量優秀案例和有益經驗,我們正在組織宣傳推廣。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實施區域重大戰略中進一步謀劃好、規劃好、落實好生態環保工作,研究制定關於加強區域重大戰略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的指導文件,緊緊圍繞《意見》關於聚焦區域重大戰略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定位,積極培育一批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的典範樣板。

  這項工作面很寬,我們注重把握好“三個力”:一是聚焦用力,突出重點。集中解決區域性流域性生態環境問題,通過高水準保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在打造綠色發展高地上積極作為。二是精準發力,分類指導。立足區域功能定位,發揮自身特色,分區分類制定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在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中蹚出各具特色的新路子。三是塑造合力,強化協作。打破傳統以行政區域為單位的環境治理模式,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實施減污降碳協同、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重大工程,在美麗中國建設進程中發揮先行探索、示範帶動作用。

  中國青年報記者:《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指出,實施生態環境資訊化工程,加強數據資源的整合共用和綜合開發利用。請問生態環境部在推進生態環境資訊化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將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哪些技術支撐?

  李紅兵: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資訊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徵,已經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集約高效、規範有序的資訊化管理模式,同樣也是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的應有之義,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有力支撐。生態環境部一直高度重視、高位推進資訊化建設工作,從而使資訊化的支撐保障作用大幅提升。

  工作進展突出體現在“五個新”:

  一是資訊化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生態環境部大力推進生態環境資訊化“四統一、五集中”。四個統一就是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運維。五個集中就是數據集中、資金集中、人員集中、技術集中、管理集中。資訊化基礎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幹部隊伍數字素養明顯提升,為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是資訊化賦能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新提升。積極建設智慧高效的數字化治理體系,構建生態環境綜合管理資訊化平臺,整合生態環境、氣象、水利、交通、電力等多源數據,形成環境品質、污染源、自然生態等九類數據資源,數據總量達到3.9個PB,打造生態環境資訊化大系統,完成大氣、行政許可、土壤、執法等40余個專題應用,實現“一圖統攬、一屏調度”。持續深化空氣品質保障和監督幫扶、水環境、污染地塊、項目環評、排污許可、碳市場等基礎數據空間展示和業務化應用場景開發,成功開闢執法監督線上戰場,做到“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到哪,資訊化就覆蓋到哪。”

  三是資訊化推動政務高效運轉取得新進展。生態環境部大力推進數字機關建設,通過資訊化手段推動職能履行的流程優化、模式創新和效率提升,實現無紙化辦公、移動辦公,29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實現“一網通辦”,線上辦件數量年均超過3.5萬件,好評率達到100%。

  四是資訊化共用共用取得新成效。推動數據共用共用,建成各類主題庫、專題庫,向各地方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供220余項數據資源共用服務;接入並綜合開發利用人口、法人、氣象、水利、電力等多源數據,數據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管理模式不斷優化,為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領域綜合研判、科學決策和精準監管提供了大數據支撐。

  五是資訊安全防護能力得到新加強。嚴格落實網路和數據安全責任制,加強資訊安全防護,創建並實施資訊通報、攻防演練、風險預警、應急處置等一系列網路安全聯防聯控機制,安全防護能力顯著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也落實《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意見》做出的部署,緊緊圍繞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加強數字技術應用,不斷推動資訊化與業務管理深度融合,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為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髮揮積極作用。

  鳳凰衛視記者:開展大氣監督幫扶是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的一項重要舉措,請問生態環境部在這個秋冬季採取了哪些監督幫扶措施,有哪些好的做法?下一步還有哪些安排?

  裴曉菲:謝謝您的提問。最近10年,我國空氣品質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成為世界上空氣品質改善最快的國家。但是在秋冬季,受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一些區域仍然會出現重污染天氣多發頻發。

  為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生態環境部聚焦重點區域,突出“重污染天氣應對和達標排放監督”兩項任務,協同推進“線上和線下”兩個戰場工作,2023年秋冬季以來,統籌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業務骨幹2400余人,調動屬地執法人員9700余人次,開展了8輪大氣污染現場和遠端監督幫扶,發現問題企業1.6萬餘家,推動解決涉氣環境問題3.2萬餘個。

  一是現場檢查,發揮震懾作用。我們抽調全國執法、監測技術骨幹,每月壓茬式安排2輪次現場監督幫扶,發現部分企業存在弄虛作假、超標排放、偷排偷放、重污染天氣減排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4254個,其中乾擾自動監測、檢測報告造假、偽造臺賬記錄等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的違法違規問題537個,移交司法17個,行政拘留25人,刑事拘留3人,保持從嚴執法的主基調。

  二是線上推送,督促地方檢查。通過遠端推送識別線索,指導地方自查發現解決環境問題1萬餘個。帶動地方建立完善上下聯動工作機制,逐級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品質改善主體責任。

  三是用好技術,精準識別問題。我們利用衛星遙感、空氣品質監測網路、污染源自動監測、用電監控等技術手段,融合各類數據資訊,構建演算法模型,精準識別問題線索,目前問題識別準確率已經達到85%以上。

  監督幫扶對污染減排和環境品質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初步估算,2023年監督幫扶共推動污染物減排約39.3萬噸。

  下一步,我們將把重污染天氣應對作為重中之重,持續選派業務骨幹開展現場監督幫扶,督促各項措施落實落地。同時,緊盯排放強度高、污染貢獻大的重點行業企業,督促企業落實污染治理主體責任,提升污染治理能力與合規達標排放水準。

  中新社記者: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任務舉措。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要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協同創新試點。請問,目前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孫守亮: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很關鍵,也頗有熱度。我理解這是因為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加力,生態環境品質改善到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科學指引,強調要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處理好“五個重大關係”;強調要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我們要深刻把握環境污染物和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的特徵,向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協同共治要減排量,切實發揮好降碳行動對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的源頭牽引作用,同時也利用現有生態環境制度體系協同促進低碳發展,使降碳與減污相得益彰,取得“1+1>2”的效果。

  剛才您也提到,去年7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對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出戰略部署,要求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相關舉措和安排。這些重要的部署和要求凸顯了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以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主線,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階段成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形成部門協作、上下協同的工作推進格局。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強化目標協同、區域協同、領域協同、任務協同、政策協同、監管協同。制定細化落實舉措,明確負責部門和預期成果,統籌推動工業領域、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領域、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協同增效。目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均已出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方案。

  二是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全面展開、成效顯現。可以説,協同治理的廣度、深度在不斷加強、不斷拓展,涵蓋面也越來越寬。比如,大力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提高鐵路、水運比例;再比如,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發展綠色建築;還比如,促進行業綠色轉型,實施鋼鐵、水泥、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等。尤其是在生態環境領域,依託現有生態環境管理體系,推動污水處理節能降耗和資源化利用,優化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路線、鼓勵綠色低碳修復,組織編制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融合清單,凝練減污降碳協同治理重大科技需求,開展碳監測評估和推進固定排放源協同管理、一體化監管執法等。通過一系列綜合施策,協同治理效果正在顯現,據綜合測算,2013—2022年十年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85%、60%的同時,碳排放強度協同下降34.4%,協同效應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三是改革探索、先行先試協同創新的氛圍愈加濃厚。生態環境部支援浙江建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積極探索協同治理模式,浙江在省內6個設區市、17個縣區、38個園區開展了創新試點,取得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成果。去年,浙江將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理念和措施融入杭州亞運會場館設計和施工環節,所有場館及辦公場地100%為綠電供應,2000余輛賽會服務車輛均為新能源汽車,物資回收利用率達到50%等,“綠色亞運”成為靚麗的名片。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這條主線,全面展開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支撐打好幾個漂亮的標誌性戰役,為美麗中國建設築牢良好生態環境基礎。重點:一是突出目標任務、區域領域、政策監管協同,探索減污降碳協同管理長效機制;二是緊盯源頭控制,統籌各項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等減排要求,優化治理工藝和技術路線;三是加快把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納入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推動協同增效技術成果轉化;四是積極支援各地開展區域、城市和産業園區協同創新試點,培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試驗田”。近期,生態環境部發佈了首批城市和産業園區協同創新試點名單,包括21個城市和43個園區。這些試點分佈比較廣泛、類型多樣,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涉及鋼鐵、有色、石化等多個行業。後續試點工作中,我們將加強技術指導、經驗總結、案例推廣,發揮好試點的示範帶動作用。

  封面新聞記者:政務公開是保障人民群眾對建設美麗中國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重要途徑,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安排。請問生態環境部在加強政務公開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如何為美麗中國建設凝聚社會合力,下一步還有哪些工作安排?

  李紅兵: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正如您所説,政務公開是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重要途徑,生態環境部一直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不斷提升政務公開的品質和實效。主要採取了三方面措施開展政務公開,著力為人民群眾了解環保、支援環保、參與環保提供便利,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為美麗中國建設凝聚社會合力。

  第一,緊緊圍繞人民群眾關心關切深化政務公開。持續加大生態環境品質公開力度,每小時發佈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指數,也就是大家熟悉的AQI,以及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自動站監測數據;每半月發佈全國及重點區域環境空氣品質預報;每月發佈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狀況、地表水的水質月報;每季度發佈地表水環境品質狀況、海水水質國控點位監測數據;每年發佈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持續加大生態環境政策的發佈力度。通過生態環境部網站等途徑,集中統一發佈並且動態更新現行有效的部門規章共87件,集中發佈我部制定的政策文件,讓群眾知曉、理解和支援生態環境政策,也為群眾監督政策的執行提供便利。

  第二,緊緊圍繞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深化政務公開。及時公佈生態環境系統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成效,持續發佈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進展,以及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進展情況。積極公佈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相關工作進展,發佈第一批城市和産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名單。公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資訊。公佈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實施環評編制、受理、審查、審批全過程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通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資訊平臺向社會公開排污許可證和排污登記資訊。推進環境資訊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指導全國8.3萬餘家企事業單位依法披露環境資訊。

  第三,緊緊圍繞拓寬渠道提升實效深化政務公開。充分發揮生態環境部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平臺作用,提高傳播的效果。2023年生態環境部網站發佈資訊四千余篇,頁面瀏覽量近1億次,部微信公眾號和微網志總閱讀量超4億次。部網站已經打造成“不打烊的網上生態環境部”,部微信和微網志被評為“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在公開客觀資訊的基礎之上,我們更加注重解讀生態環境政策,通過視頻動畫、“一圖讀懂”、直播訪談、數據圖表等直觀的方式,精準解讀政策背景和目標措施,深入細緻解釋回應生態環境領域專業問題,讓資訊更好獲取、政策更好理解、群眾更好參與。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做好新時代政務公開工作。

  一是依法依規持續優化政務公開。嚴格遵照生態環境保護、政府資訊公開等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公民生態環境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二是不斷拓展公開渠道,提升資訊公開、政策解讀及回應關切的品質和效果。方便群眾更加及時便捷的獲取、理解生態環境政策和資訊。

  三是強化資訊管理,加強互聯互通,以政務公開推進構建大環保格局,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不斷凝聚社會合力。 

  裴曉菲:感謝孫守亮司長和李紅兵副主任,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參與,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再見!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