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新聞發佈

5月例行新聞發佈會最新情況通報

2024-05-29

2024-05-29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5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主持發佈會。以下是5月例行新聞發佈會最新情況通報。

新聞發佈會現場

生態環境部宣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裴曉菲

  一、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合作協議簽字儀式舉行

  5月28日,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活動並致辭,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發表視頻致辭。

  活動上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關於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和《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信託合作協議》。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宣佈,中國將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基金將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化運作的基本原則,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共用三大公約目標,支援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為落實“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作出積極貢獻。

  二、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舉辦

  5月22日,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舉行。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 你我共參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席、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海南省委書記馮飛出席活動並致辭。國務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製成員單位、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生態環境部有關司局、直屬單位負責同志,部分國家駐華使館和國際機構以及社會組織和媒體代表等共200余人參加活動。

  活動舉行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攜手同行”啟動儀式,高校學生代表發出了“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倡議”,號召凝聚合力、攜手同行,推動生物多樣性智慧治理、科學治理,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三、《中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2004-2024年)》發佈

  在《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20週年之際,生態環境部聯合有關部門發佈《中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2004-2024年)》,分享中國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和履約方面的成果和經驗。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重要的新污染物,具有環境持久性、生物蓄積性、遠距離環境遷移的潛力,並對人體健康或生態環境産生不利影響。作為公約文書制定和首批簽約國之一,中國大力推進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行動,已成功淘汰29種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每年避免了數十萬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産生和環境排放。提前完成在用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的100%下線與廢棄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的100%環境無害化處置兩個公約目標。實現了二噁英類排放四個下降:重點行業煙氣二噁英排放強度大幅下降,向大氣排放的二噁英總量在2012年達峰後逐步下降,大氣環境中二噁英濃度相應呈下降趨勢,一般人群膳食二噁英類平均攝入量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指導值且呈下降趨勢。

  四、《中國適應氣候變化進展報告(2023)》發佈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作為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主動適應氣候變化是我國當前面臨的現實而緊迫的任務。近日,生態環境部發佈《中國適應氣候變化進展報告(2023)》,從適應氣候變化政策體系、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系統、區域格局和保障機制建設等六方面全面總結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印發以來,我國各重點領域在適應氣候變化行動中取得的進展與成效,分享中國實踐和經驗。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加強部際統籌協調,強化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提升重點領域和區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五、2024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將在廣西南寧舉辦

  6月5日,生態環境部將聯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南寧市舉辦2024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

  活動現場將發佈《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開展“從這裡看見美麗中國”主題展示,啟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揭曉2024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十佳生態環境志願者、十佳公眾參與案例和十佳環保設施開放單位,聘請2024年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公佈2025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舉辦地。當日還將舉辦築牢祖國南方生態安全屏障主題宣傳活動。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