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0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出席發佈會,介紹“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有關情況。

新聞發佈會現場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
習近平主席今年4月和9月兩次在聯合國氣候主題峰會發表重要講話,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為全球氣候治理和中國綠色低碳轉型指明瞭方向。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這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了強大動力與信心,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和全球視野,展示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堅定決心。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指出,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碳達峰和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雙碳”目標提出五年來,中國構建了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進“十四五”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建成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貢獻了全球1/4的新增綠色面積。建成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全國60%以上碳排放量實現了有效的管控。啟動了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積極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出臺了甲烷和氧化亞氮控排方案,將煤礦瓦斯排放限值從30%加嚴到8%。完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體系,加強氣候風險評估,研究推動提升青藏高原等關鍵脆弱區域和重點領域的氣候韌性。構建産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指導發佈重點産品碳足跡核算標準和2023年、2024年電力碳足跡因子,上線了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填補國內數據空白。建設性參與引領全球氣候多邊進程,推動《巴黎協定》完成首次全球盤點,從建章立制轉向行動實施。持續深化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中國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擁護者、國際合作的積極推動者、低碳技術的主要貢獻者、綠色轉型的重要引領者,始終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和實干家,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
為全面反映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展成效,從2008年起,我們每年編制發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年度報告。今天,我們發佈2025年年度報告,這個報告展示了過去一年來相關工作部署情況,特別是在減緩、適應、碳市場、碳足跡、氣候政策法規以及推動引領全球氣候治理方面所做的重要貢獻。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下個月即將召開,我們呼籲各方堅守並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所確定的目標、原則與安排,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統籌推進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談判,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確保優質綠色産品在全球自由流通,推動全球綠色公正轉型。中方願意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與各方一道支援巴西主席國,推動COP30取得積極成果,為氣候變化多邊進程注入穩定性和前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