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山東省煙臺市:改善海洋生態 賦能“藍色經濟”

2020-11-25

2020-11-25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萬鳥齊飛姊妹峰。(煙臺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明波水産有限公司海上深水網箱養殖打造出了深海健康養殖新模式。(明波水産有限公司供圖)
  今年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收官之年。為建設“水清、灘凈、岸綠、灣美、島靚”的美麗渤海,環渤海城市強化區域聯動和部門協作,多措並舉,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近年來,山東省煙臺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碧海銀灘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2019年,煙臺渤海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62%,較上年提升26%;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9.19%,較上年提升15%。截至今年8月,煙臺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如今,生態環境改善、海洋環境清潔,使得煙臺成為宜業宜遊宜居的城市典範,正逐步走上高品質綠色發展之路。
  陸海統籌,
  海洋牧場助力現代漁業轉型
  位於煙臺市萊州市石虎嘴海域離岸10公里區域,有一座周長400米、水體16萬立方米的鋼質龐然大物,這便是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藍鑽1號”,是國內首座大型管裝式雙層結構單元的圍網。在這裡,“陸海接力”的養殖模式可實現名貴魚種的高效健康養殖,並已在全國示範推廣。
  擁有“藍鑽1號”的現代漁業企業,是位於山東最大的海灣——萊州灣的明波水産。該公司聚焦海水魚、貝的良種開發和健康養殖,年産石斑魚、斑石鯛等優質苗種1000萬尾以上,商品魚1000噸,遠銷國內外,受到市場青睞。
  依海而生,向海而興。從灘塗到海洋,從淺藍到湛藍,養殖換了底色,漁民換了戰場。
  走上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進的道路,明波水産&&進行陸海統籌,建設工廠化迴圈養殖車間,高效處理養殖尾水,實現了養殖用水全迴圈、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區域用水全迴圈。“安裝的尾水處理系統前端裝有凈水版的生物過濾器,後端裝有滾筒式、刮板式的過濾機,可將顆粒懸浮物過濾出來。這些顆粒懸浮物是海腸的餌料。經過過濾的水進行紫外線消毒殺菌後,就可以確保養殖排放的水對海水水質以及微生物不會造成污染。”明波水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升説。
  “我們的養殖區域內有實時的水質監測。數據顯示,水裏的營養鹽以及各項水質參數明顯優於過去。”李文升説,近幾年,萊州灣的海越來越藍,越來越乾淨,水産銷量也跟著上去了。
  從原始捕撈到科技養殖,從被動粗放到精緻發展,海洋牧場讓蔚藍海洋正變成“海上糧倉”。在海洋治理與水産養殖的關係上,萊州市海洋發展與漁業局副局長王岐峰也表示,通過海洋環境優化治理,不僅海水更乾淨了,水産養殖業生産的産品也更加綠色健康,這對城市漁業規模化發展與轉型升級也是十分有利的。
  近年來,煙臺市大力發展以海洋牧場為代表的現代漁業,建設山東海洋牧場綜合試點煙臺先行先試區,全力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目前,煙臺市已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總面積超過105萬畝,産業鏈産值突破500億元。煙臺市海洋經濟不斷發展,形成了海洋牧場建設“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良好格局。
  海岸帶修復,
  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金秋時節,記者乘坐遊輪來到長島,滿目皆是碧海藍天,海鷗在天空自在飛翔,岸邊不乏來此度假休閒賞海景的遊客與市民。在海水退潮後的石縫裏,偶見小魚小蝦穿梭其中。
  “我已經是第五次來長島玩了,每次來都有變化和不同的感受。”一位來自北京的遊客對記者説。近兩年來,長島全面禁止外來旅遊車輛進島,島內居民禁止新增燃油機動車輛,這對島上生態環境的改善起到很大幫助。
  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張世岩向記者介紹,長島地處膠遼半島之間、黃渤海交匯處,是環渤海海洋生態通道和京津冀海上生態安全屏障,具有獨特的海洋生態系統;同時也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重點生態功能區,擁有我國唯一的海島型國家地質公園。正因如此,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對長島旅遊發展至關重要。
  據了解,長島擁有山東省省級以上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8處,是著名的“鮑魚之鄉、扇貝之鄉、海帶之鄉”;有海洋動物282科650種,盛産30多种經濟魚類和200多種貝藻類水産品,是我國海上物種的“博物館”;同時也是鳥類遷徙的重要轉机站和斑海豹洄遊地,年途經候鳥320多種,種類約佔全國22%,年棲息太平洋斑海豹400余只。
  長島自然資源局黨委委員初文斌介紹道,通過海岸帶修復,生態環境得到大大改善。長島利用獨特生態優勢,積極發展旅遊業,以長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長島國家級海洋公園等為依託,打造“王溝”漁家風情園、砣磯石頭巷、黑山百年“海帶草房”等特色民宿,同時“漁家樂”項目加快向各島嶼延伸,經營業戶達到1128戶,覆蓋了55%的漁村。目前,全區旅遊從業人員超過1.4萬人,佔總人口的1/3。
  “以北長山鄉花溝村為例,僅‘漁家樂’旅遊一年就為花溝村帶來400多萬元的收入。”初文斌高興地説,越來越多的長島市民依靠旅遊服務及海洋漁業發展致富,海島生態優勢已轉化為經濟優勢。
  擴大環保領域“朋友圈”,
  城市能級持續增強
  煙臺市民葉先生告訴記者,煙臺市近幾年變化很大,清澈的海水、細軟的沙灘,令人心曠神怡。“市區還多了幾處可供休閒的海灣,在幸福片區,濱海西路的修建激活了中心城區的海岸線旅遊資源,讓早前‘隱匿’的海灘又回到了人們的視線。”葉先生説。
  一座城市的生態環境品質得到改善,獲得最直觀感受的是城市居民。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各地區各部門以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環境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將煙臺市列為全國唯一一個渤海入海排污口專項整治試點城市。記者來到龍口市黃水河濕地,參觀了國控入海河流水質凈化工程。龍口市水務局工程管理科科長徐傳久向記者介紹,通過水質凈化、優化治理,煙臺市民有了更優質的親水空間,海岸旅遊景觀價值得以提升,文旅産業升級轉型,城市競爭力、城市能級持續增強。
  據悉,該市目前全面實施《煙臺市海岸帶保護條例》《煙臺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生態修復項目總體實施方案》《萊州灣(煙臺)綜合整治修復方案》,會同國家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加強督導;同時,國家確定的10個渤海區域生態修復項目已完成修復17.72公里,佔總工程量的59%。8月22日,煙臺市啟動“凈灘”行動集中整治,組織沿海區市全面清理入海河流、灘塗和近岸區域漂浮垃圾、生活垃圾和漁業生産垃圾,共排查海灘垃圾點位125處,清理整治垃圾875噸。曾經臟亂差的近萬米海岸帶經過整治修復,如今正呈現出煥然新姿。
  “整治環境問題只是推進綠色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們既要抓好具體問題整治,還要高標準謀劃好煙臺的綠色發展之路,打造高品質發展的城市生態格局。”煙臺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周俊表示,隨著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進入衝刺階段,煙臺市將最大程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模式,持續擴大環保領域“朋友圈”,統籌協作共推環渤海地區生態環境建設。
  (記者 刁靜嚴)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