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生態扶貧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2019-04-12

2019-04-12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承德市圍場縣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之一啟動了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包括以哈裏哈鄉為核心,以伊遜河流域和旅遊公路沿線為延伸的造林綠化、濕地保護、河道整治、農業新技術等四類工程,總投資2.796億元,全方位、多角度推進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作。

 

  第八扶貧工作小組對外合作中心等單位聯合國際機構,為圍場縣城子鎮桃山村易地搬遷安置區提供環保地源熱泵採暖技術和外保溫墻體材料,項目總投資近200萬元,實現集中供暖。

  第三扶貧工作小組環境發展中心、人事司、機關黨委等單位,借助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平臺,為圍場縣哈裏哈鄉哈裏哈村9組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圖為生態環境部派駐圍場挂職副縣長張衛華與村鎮幹部一起了解通過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情況。

 

  生態環境部選派青年幹部劉一作為派駐隆化縣海岱溝村第一書記開展扶貧工作,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進一步加強村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強村民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和致富能力。

  第八扶貧工作小組在圍場縣城子鎮八傾村開展扶貧工作,對外合作中心支援100萬元幫助八頃村建設2500噸馬鈴薯儲藏窖和82千伏光伏發電項目,僅此兩個項目一年可帶來33萬元收入、幫扶貧困戶118戶。

  第一扶貧工作小組&&單位環境科學研究院選擇有機設施果蔬的産業扶貧項目,利用生態有機種植技術幫助隆化縣中關鎮三家村栽培麒麟西瓜,為有機肥生産企業提供技術,打造扶貧産業鏈,以構建“合作社+貧困戶+環科院技術支撐”的模式。

 

  第六扶貧工作小組中國環境出版集團、核電安全監管司等單位為圍場縣銀窩溝鄉銀水泉村捐贈了一套日發電25千瓦的分佈式光伏發電站,從而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貧困戶增收,32戶貧困戶享受光伏發電收益分紅。

 

  由環境規劃院、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七代志小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生態環保扶貧電商平臺”,嚴選 15 家農業合作社入駐,涉及 99 個貧困村, 1319 戶貧困戶, 2880名貧困人口。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在河北省圍場縣、隆化縣選取部分示範點,推廣“藍天工程”技術和産品,包括居民冬季取暖使用的潔凈型煤和民用小型環保爐,實現高效燃燒、清潔排放。

  河北省圍場縣城子鎮哈字村,海拔800多米,雖已初春,但這裡仍寒意十足。村民張翠紅騎著摩托車從外面趕回家準備為家裏飼養的90多頭綿羊喂食,這兩天正是産羔期,讓張翠紅有些手忙腳亂。忙活了好一陣後,她才進屋打開村裏新配置的環保節能爐具,往爐子裏填了些煤球,屋外的煙囪沒有一點黑煙,屋子裏很快暖和起來,暖氣一直連接到正堂屋,摸著燙手,屋內溫度顯示21度。張翠紅説:“自從換了潔凈煤爐,屋子裏乾淨了,不再像原來那樣到處都是煙灰,室內溫度比往年提高了5~8攝氏度,做飯取暖兩不誤,平時壓上火,兩三天都不會滅,非常好用”。

  張翠紅使用的環保爐具是幫扶哈字村的生態環境部第八扶貧工作小組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捐贈的。像這樣的對口幫扶貧困村小組生態環境部共有13個,生態環境部黨組高度重視扶貧工作,以推進結對幫扶為手段,強化精準扶貧,創新實施結對工作模式。利用兩縣距北京三四小時車程的便利,生態環境部在京47個司局部門、直屬單位組成了13個扶貧工作小組,與兩縣87個貧困村結對幫扶,其中,45個深度貧困村全部納入結對,實現了幫扶單位、幫扶深度貧困村兩個維度的全覆蓋。各小組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在産業扶貧、教育扶貧、解決生産生活突出問題等方面各顯其能,為貧困村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受到當地政府和百姓的好評。

  生態環境部定點幫扶的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隆化縣,地處燕山—太行山余脈,是京津重要水源涵養地和北京風沙源,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價值。圍場、隆化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河北省10個深度貧困縣,兩縣均入列,206個深度貧困村中,兩縣佔45個,脫貧攻堅任務可謂異常繁重,生態環境部從1992年起幫扶圍場縣,從2002年起幫扶隆化縣。

  生態環境部明確提出兩縣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脫貧攻堅工作,發揮行業優勢,在理念、政策、資金、措施等方面積極引導協助兩縣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脫貧致富新路,取得了明顯成效。生態環境部從生態保護脫貧、特色産業脫貧、解決生産生活突出問題、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提高脫貧攻堅管理能力、整體規劃6個方面加大支援力度。

  經過多年努力,圍場縣挖掘生態資源優勢形成了以傳統和新興生態産業為主的林果業、食用菌、中藥材、馬鈴薯、養殖業、花卉、手工業、鄉村旅遊等九大扶貧産業,發展經濟林基地190萬畝,合作造林8.6萬畝,雇傭貧困生態護林員1513名,生態産業帶動4.2萬名貧困人口受益。

  隆化縣發揮生態資源豐富、近鄰京津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産業和休閒旅遊産業,推進産業規模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截至目前,通過發展肉牛飼養和果蔬、中藥材、經濟作物種植等規模産業,全縣23個深度貧困村實現了産業全覆蓋,其他貧困村覆蓋率達到85%以上。

  2018年,生態環境部高品質完成中央單位定點扶貧責任書中規定的6項任務,其中承諾的6項量化指標均超額完成。在兩縣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在廣大幹部群眾齊心努力和社會各界強力支援下,圍場縣56個貧困村脫貧出列,23136人穩定脫貧。隆化縣67個貧困村脫貧出列,貧困人口減少22564人,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年初的11.76%下降到5.19%。

  中國環境報記者鄧佳攝影報道

  來源:中國環境報2019年3月8日第四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