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打造生態環保扶貧示範村 環保助力綠色脫貧與振興

2019-10-24

2019-10-24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張媌姮 孫炳彥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因此,良好生態環境不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而且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動力,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目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任何一個村鎮來説,無論是精準脫貧還是鄉村振興,都是一項系統工程,都必須注入“綠色”基因,堅決避免“先污染後治理”,以保證生態環境能夠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實現農業農村的綠色發展。2018年,生態環境部從圍場縣選了4個、從隆化縣選了3個不同生態類型、不同資源稟賦、不同發展程度、不同代表性的典型村落開展示範村建設,以期通過試點示範,探索出一條綠色脫貧與綠色振興的路徑,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技術方案和管理措施,推而廣之。

  示範村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各方幫扶力量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示範村取得了較好的經驗和成效。

  首先,進一步統一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了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村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示範村建設極大地統一了思想認識,尤其村“兩委”轉變了生態環境保護是“有錢後想的事”的觀念,進一步明確生態環境保護就是精準脫貧的重要內容,對其重要性達成了統一共識。示範村建設還進一步加強了縣級黨委政府對農村環境問題的重視。圍場縣縣長親自督陣,直接指派了主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副縣長&&負責,由縣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共同組建了農村環境治理專班,形成了現場決策的辦公機制,大力推動了農村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

  其次,進一步統籌協調,整合涉農項目和資金,推動了農村環境中共性問題的落實解決。通過示範村建設,有效地將涉農項目和資金進行有機整合,從縣級層面整體落實解決相關問題。比如農村生活垃圾問題,不僅是示範村的問題,更是全縣農村的共性問題。隆化縣採取了全域農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模式,還引入了有機肥生産企業,解決了畜禽糞便治理問題。圍場縣正在大力推動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準備用源頭減量的方式緩解垃圾問題。目前全縣集中為各村配備了分類垃圾桶和垃圾轉運車,下一步還將為鄉鎮集中設立垃圾轉机站。

  第三,進一步提質增效,推動産業發展成效初顯,為綠色振興打牢基礎。為實現産業生態化,提高農産品的附加值,生態環境部對兩縣47個貧困村進行了土壤有機檢測,其中4個示範村都具有發展有機農産品的種植基礎。有機農産品認證一般需要經過1-3年左右的時間,一旦有機産品認證成功,屆時將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同時也將促進縣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高品質發展。

  除了發展有機産品,其中一個示範村借助區位優勢,發展特色農産品(玫瓏瓜)種植。該産業的成功引入,不僅讓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獲得了部分收入,還通過村集體種植吸納了部分勞動力就業,村民也有了可觀的分紅收入,帶貧減貧機制明顯,脫貧致富效果顯著。

  示範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示範村建設,我們也發現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難點。

  一是基層在農村環境整治方面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推動示範村建設的同向合力尚未完全形成。示範村除了村“兩委”班子,還有從省級直屬單位抽調人員組成的駐村扶貧工作隊,以及生態環境部定點幫扶團隊。目前,在生態環境部定點幫扶團隊的大力推動下,大家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非常關注並達成共識,但進展較慢。村鎮、縣和各方幫扶力量沒有完全形成“一起幹”的同向合力。

  以圍場縣為例,縣級黨委政府面臨的現實問題是財政吃緊,開展農村環境治理覆蓋面有限。圍場縣每年財政收入不足10億元,全縣每年的固定支出40億元,剩下30億元的缺口幾乎全部來自中央和地方的轉移支付。而有些撥付資金需要縣裏配套才能使用,所以某些錢只能“存在賬上”。另外,權威的、專業的科學決策支援也比較缺乏。

  二是缺少適宜於當地的環境治理技術,個別“好政策”不好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是垃圾、糞便和污水。就目前情況來看,這三方面問題不少。就圍場縣而言,在垃圾處理方面,大部分村都面臨著垃圾“沒處去”的尷尬。圍場縣只有一個垃圾填埋廠,目前已經超負荷。有試點的小型焚燒廠,由於運距的問題,只能解決個別村的垃圾。如果建垃圾焚燒廠,全縣垃圾量不夠,日常運維費用難以承受。對當地來説,急需經濟實用的治理技術。

  在牲畜糞便處理方面,對於山地較多、海拔高、氣溫低的村,急需技術突破。村民養殖分散,規模不等,糞便集中收集有一定困難,且收集後沒有銷路。村裏幾乎都是林地,沒有種植,沒有消納需求。要想把大量的糞肥施用到林地裏,需要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才能完成山地施肥作業,對於普遍高齡的農村勞動力而言,只能“望肥興嘆”。

  在改廁方面,雙甕式廁所在圍場縣有些“水土不服”,由於海拔高氣溫低,有的村年平均-1℃,冬天更是高達-40℃,凍土層厚達2.5米。雙甕式廁所到了冬天全部凍住了,因為不能水衝而無法使用。

  在污水處理方面,中央設有專項扶貧資金開展污水處理的試點,但政策要求污水處理裝置只給貧困戶配備,非貧困戶不配。由於污水處理裝置需要用電,對於貧困戶來説,家裏人少,污水量不大,加上捨不得用電,很多戶索性徹底不用了。反而是村裏一些大戶,污水産生量大,願意用也有能力用,卻沒有“資格”用。

  三是村民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和基層黨組織“實力”決定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效果。同為貧困村,都是示範村,村容村貌卻差別較大。有些村自發開展了環境衛生的治理,但有的村依然比較臟亂。究其原因,一方面和村民的思想認識有較大關係;另一方面還與村裏集體經濟收入情況有關。如果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或者資金量較小,村“兩委”在村裏的威信和對村民的激勵約束能力就較弱,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推動村集體事務的發展。如果本村有較充裕的集體經濟來源,就能夠自主開展一些評比、獎勵的活動,組織開展村民自治的能力也會相對較強。

  綠色脫貧與振興的對策建議

  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組織領導。組織貧困縣領導深入學習“兩山”理論,把農村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完善貧困縣的脫貧振興領導小組,把農村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放入領導小組工作議程之中,完善農村環境治理的工作制度。研究建立駐村工作機制,加大對村裏的人才支援力度,如村官。建立一支可以依靠的科技隊伍為貧困縣示範村的具體問題把脈問診,對症開藥,提高投資效益,防止出現花錢辦不好事的情況。

  二是繼續推動示範村建設,形成全縣推廣方案。建議設定示範村建設兩步走目標,首先解決村裏突出的環境問題。針對示範村的不同情況,選擇適合的垃圾、污水、畜禽糞便的處理技術進行試點,通過一段時間的試點示範,比選出最佳的技術方案。開展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機制試點。同時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抓手,推動村裏的鄉風文明和生態宜居建設,逐漸探索建立適宜農村生態環境品質管理的治理模式。然後在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基礎上,提升鄉村的綠色家底,為鄉村産業發展注入綠色。

  三是進一步增加和擴大示範村試點示範的內容。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交匯期,增加試點內容。增加或擴大經濟政策、環境管理工作試點內容。比如小範圍開展農村綠色信貸、綠色保險政策試點,通過經濟手段撬動農村環境治理和産業發展。比如針對農村民宿、餐飲等新興商業體在垃圾、污水等方面的排放量進行統一管理,以及環境管理如何深入到人口稀少、區位偏僻的貧困山村等。在有條件的示範區增加發展集體經濟的試點內容。比如開展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集體成員身份確認,促進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進集體林權改革;探索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及如何發揮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防止內部少數人控制和外部資本侵佔集體資産的保障機制。

  四是環保産業開發研究向貧困地區傾斜。針對不同氣候條件下的農村環境問題,有針對性地研發治理技術,將科技論文寫在農村環境治理上。針對圍場和隆化縣示範村人口稀少、佈局分散、海拔高、氣溫低的特點,解決供水、污水、水源地保護治理,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廁所改造等問題,解決山區林地多的情況下的禽畜養殖污染問題。加大有關環保産業(技術與設施)的針對性研發和成果轉化。

  五是大力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利用各種場合或機會,利用各種媒體或宣傳工具(如印發宣傳材料和宣傳板面),普及生態環境保護知識,開展農村環保普法走訪基層、環境科普下鄉等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素養、環境意識和環境保護知識,培養起村民踐行綠色生産生活的行動自覺,提高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能力。

  六是各級政府加大對生態型貧困縣的政策支援。建議進一步加大對生態型貧困縣的支援力度,省市級政府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類項目的設計立項時,要充分考慮貧困村鎮的財政實力,對於貧困縣盡可能配齊項目資金,有針對性地免除地方提供配套資金的要求。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示範村的垃圾處理政策等,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去哪兒”的難題。加大對農村環境的污染監管,將農村生態環境逐漸納入督察執法等考核內容。全面客觀評估重點生態功能縣的生態價值,建立生態轉移支付標準,尤其是要建立橫向轉移支付制度和標準,避免不公平。

  (注:此文為生態環境部“脫貧攻堅與綠色振興”主題徵文一等獎獲獎作品。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

來源:中國環境報2019年10月14日三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