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機制創新 氣象一新——環境保護部2017年定點扶貧工作綜述

2018-01-31

2018-01-31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開欄的話

  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三大攻堅戰中的兩大重點。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堅決落實。本報今日起特開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切實打好環保扶貧攻堅戰”欄目,及時報道環保扶貧工作的新進展、新成效、新經驗,持續推出環保扶貧的典型經驗、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為凝聚各方力量、深入推進環保扶貧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營造良好氛圍。

  ◆中國環境報記者江濱

  歲末年初,中央單位定點扶貧考核正在進行之中。根據環境保護部定點扶貧的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隆化縣初步核實與反饋, 2017年,兩縣脫貧人口達5.94萬人,如期完成當年脫貧任務,縣、鄉鎮、村三級幹部群眾對環境保護部幫扶工作非常滿意、評價等級為好。這是兩縣幹部群眾和環境保護部幹部職工勠力同心的結果,來之不易,令人欣喜。

  圍場、隆化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河北省10個深度貧困縣,兩縣均入列;206個深度貧困村中,兩縣佔45席,脫貧攻堅任務可謂異常繁重。環境保護部從1992年起幫扶圍場縣,從2002年起幫扶隆化縣,至今分別已達25年、15年。

  2017年,環境保護部創新結對幫扶工作機制,壓實工作責任,進一步發揮行業優勢,在組織領導、選派幹部、督促檢查、精準幫扶、宣傳推廣等各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實現了定點扶貧工作新提升、新跨越。

系統思維聚合力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是一項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黨的十九大將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三大攻堅戰中的兩大重點,進行了全面部署。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堅決落實,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脫貧攻堅一體推進、互促共進,從理念、機制到措施上,以構建科學的機制為突破口,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系統化的設計安排。

  理念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部領導調研座談、督促檢查,各扶貧小組幫扶項目安排落實,到中央財政資金劃撥使用,都以幫助兩縣保護生態環境、挖掘自然生態資源優勢為導向,引導幹部群眾發揮後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

  機制上,創新實施結對工作模式。利用兩縣距北京三四小時車程的便利,環境保護部在京42個司局部門、直屬單位組成了13個扶貧工作小組,與兩縣87個貧困村結對幫扶,其中,45個深度貧困村全部納入結對,實現了幫扶單位、幫扶深度貧困村兩個維度的全覆蓋。

  措施上,量化“15115” 精準幫扶措施。規定每個扶貧工作小組每年每村至少促成1個産業扶貧項目落地;解決5名貧困學生上學問題;幫扶1所學校;辦1件實事;赴兩縣開展一次慰問活動,每次不少於5戶貧困戶。

  監督上,明確責任人,定期督促檢查,年底考核。出臺《環境保護部2017-2018年定點扶貧工作計劃》,明確部領導、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挂職幹部的扶貧工作內容。將定點扶貧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各司局、各直屬單位領導班子述職述黨建內容,年終予以考核評議。各扶貧工作小組對照扶貧年度臺賬開展工作,部扶貧辦每季度進行一次監督檢查。

  人員上,落實工作機構和人員。根據人事變動,調整環境保護部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成員,辦公室增加3名幹部專項負責扶貧工作。2017年環境保護部派出5名司、處、科級幹部在承德市及圍場、隆化兩縣挂職(含一名駐村第一書記),既協助分管環保又協助分管扶貧。

  系統化的設計安排凝聚起各方扶貧動力,激發出各單位扶貧工作熱情,扶貧效率顯著提升。

用心用力用情

  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扶貧工作更需用心、用力、用情。環境保護部迅疾有力的扶貧腳步體現在這樣的工作節奏中:

  2017年7月24日,黨組書記、部長李幹傑主持召開環境保護部第18次黨組會議,聽取扶貧工作進展和下一步工作彙報。

  12月22~23日,李幹傑赴圍場、隆化兩縣開展定點扶貧調研慰問和督促檢查,實地檢查兩個扶貧開發項目,深入4戶貧困戶面對面訪談,召開環境保護部定點扶貧調研慰問和督促檢查工作座談會。

  3月1~2日、10月11~13日,其他部領導帶隊兩赴兩縣調研和督促檢查,深入兩縣最偏遠的深度貧困村,慰問深度貧困戶,召開多場村級座談會、縣扶貧辦調研座談會,以及部省、市、縣、鄉、村四級定點扶貧調研和督促檢查工作座談會。

  6月21日、9月22日,兩次召開部長專題會,研究部署2017年定點扶貧工作,研究制定《環境保護部2017-2018年定點扶貧工作計劃》。

  11月15日,《環境保護部2017~2018年定點扶貧工作計劃》印發,明確定點扶貧人員、量化任務、考核目標、工作臺賬、項目清單。

  9月7~8日,部扶貧辦深入兩縣開展督促檢查,實地踏勘、入戶訪談;11月22~25日,&&組織兩縣相關扶貧人員,赴貴州省黔南州學習考察扶貧大數據及扶貧工作經驗;12月12日,組織相關企業與兩縣對接,參與兩縣生態環境治理保護。

  部領導勇立扶貧潮頭,派駐兩縣的挂職幹部更是深入扶貧第一線。他們與當地老百姓吃住在一起,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群眾疾苦,幫助解決生産生活突出問題,利用自身知識和資源,盡職盡責為貧困村和貧困戶想辦法、出思路、建工程、推項目,得到了當地幹部群眾的肯定。

  各扶貧工作小組在産業脫貧、教育脫貧、解決生産生活突出問題、公益幫扶等方面也是各顯其能。他們根據當地需要,打機井、建水渠、築堤壩、修公路、裝路燈、改危房;利用生態環保行業優勢,引導幫助農民種植有機西瓜,研究推廣富硒馬鈴薯,養雞養牛,引導發展林下經濟;為貧困學生一對一捐資助學,邀留守困難兒童到京參加環保夏令營……

  據統計,2017年,13個扶貧工作小組直接投入約777.4萬元,慰問貧困戶近300戶,發放慰問金、慰問品20萬餘元,僅司局級幹部到兩縣推動幫扶措施落實就逾100人次,涌現出一批幫扶先進典型。

扶貧與生態環保同步推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總書記的“兩山論”為圍場、隆化的脫貧攻堅指明瞭方向。兩縣生態資源豐富,生態功能價值巨大,是京津水源地,也是京津風沙源,保護好這塊土地,就是為京津冀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環境保護部始終把生態環保作為精準扶貧的著力點,貫穿在脫貧攻堅全過程,致力於把兩縣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為貧困地區、貧困村、貧困戶建立持續的內生發展動力。

  2017年,環境保護部安排圍場縣環保專項資金1.7億元、隆化縣1.2億元,主要用於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其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從2017年開始,每年為兩縣分別安排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3000萬元,對50個貧困村進行環境治理,3年實現貧困村農村環境治理全覆蓋。

  2017年,環境保護部繼續協調支援加大兩縣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圍場縣轉移支付資金規模達22676萬元,隆化縣8095萬元。環境保護部還在圍場、隆化兩縣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試點,推行生計替代,減少村民對自然環境和野生資源的依賴,保護好自然環境。

  項目實施過程中,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或設立公益崗,讓貧困戶參與到生態環境治理保護中來,既幫他們脫了貧又讓其享受到環保的益處,引導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生態保護的行動中來。另一方面,通過生態環境整治,一些片區環境狀況發生明顯改善,為發展鄉村特色産業創造了條件。

  環境保護部全力支援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協調加大對塞罕壩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投入,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優勢。經環境保護部推薦,2017年12月5日,聯合國環境署授予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地球衛士獎”,塞罕壩精神從中國走向世界,成為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範例。這也是環境保護部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一個生動縮影。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環境保護部的定點扶貧工作推進有序,紮實有力,聲勢漸隆,成果漸豐,為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築牢了基礎。

來源:中國環境報2018年1月18日1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