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擬推薦參評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候選項目的公示

2020-11-04

2020-11-04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根據《國家智慧財産權局關於評選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的通知》(國知發運函字〔2020〕138號)的有關要求,現將我部擬推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候選項目予以公示。公示期自即日起5個工作日。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公示內容持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通過書面或電話實名提出。
  聯繫地址:北京市東長安街12號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郵編:100006)
  聯繫電話:(010)65645375、65645369
  傳  真:(010)65645374
  附件:生態環境部擬推薦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候選項目公示
  2020年11月4日
  附件
生態環境部擬推薦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候選項目公示

 

專利名稱

專利號

授權公告日

發明人

專利權人

專利簡介

1

基於毒性效應的流域沉積物中重金屬生態風險評估方法

ZL201511018338.0

2017年3月1日

符志友,吳豐昌,陳璐璐,白英臣,馮承蓮,廖海清,孫思楊,李會仙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該發明針對傳統沉積物中重金屬生態風險評估方法用地殼豐度代替生態毒理效應指數不能準確表徵生態風險的問題,研發了基於毒性效應的流域沉積物中重金屬的生態風險評估新方法,解決了傳統方法不能準確表徵生態風險的共性技術難題,具有突出的技術原創性及重要性,也獲得中國香港發明專利和美國發明專利授權。自2016年開始實施以來,已應用於包括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江西省環境保護廳以及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內的多個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業務工作及項目中,支撐了我國多個重金屬污染調查、污染事故風險防控、流域區域污染治理規劃工程,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2016年度 “環保科技獎一等獎”和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專利權維護良好,自申請專利之日至目前,未發生智慧財産權糾紛。

2

一種微生物-植物聯合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方法

ZL201710582868.0

2018年5月25日

魏源、沈亞琴 、侯紅、陳志鵬、孫在金、吳豐昌、朱元榮、白英臣、湯志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該發明針對現有土壤修復技術中修復費用昂貴、治理效果一般,難以大面積應用,且容易引起二次污染,修復週期長等關鍵技術問題,提出一種微生物與植物聯合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方法,通過模擬自然條件下的土壤,同時利用能夠與大部分植物能夠形成互惠共生的微生物,來促進寄主植物的生長,並顯著促進其對土壤中重金屬的吸收。有效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達到徹底的將重金屬從土壤中提取出來,提高修復效率的效果的目的,此外,該技術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強,修復週期短,環境友好。

參評專利技術已在湖南常寧、太原小店區、湖北屈家嶺管理區、石嘴山市、拉薩市等地實施應用,累計修復重金屬複合污染土壤1000畝,改善了重金屬污染土壤環境,為地方土壤修復和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專利權維護良好,自申請專利之日至目前,未發生智慧財産權糾紛。

3

排污口污染水體的遙感提取方法、裝置和系統

ZL201710124753.7

2017年12月8日

馬萬棟,殷守敬,王晨,朱利,吳迪,孟斌,周亞明,馮愛萍,趙煥,韋濟安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

針對未知類型污染沒有典型光譜特徵而導致污染水體難以快速遙感識別和提取的問題,研究了完全基於遙感影像的污染水體提取演算法,解決了傳統水色遙感僅能反演具有明顯光譜特徵的水色要素的缺陷,打破了傳統水污染應急監測方法耗費財力、物力和人力且耗時的局面,達到了水污染的高效、快速、準確的識別和提取,為解決水污染應急遙感監測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法,支撐了國家水環境污染應急監測工作,在水環境應急污染監測領域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是國家政策鼓勵和支援的內容,具有較好的社會和環境效益。該專利是“海岸帶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關鍵技術與業務化應用”項目的核心技術之一,已申報2020年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專利權維護良好,自申請專利之日至目前,未發生智慧財産權糾紛。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