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綜合規劃與政策典型案例 |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⑨: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探索迴圈經濟與産業鏈“自凈”模式

2023-04-30

2023-04-30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2022年6月,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地方積極推動《實施方案》落地落實,開展城市、産業園區、典型企業、政策機制等多層面、多類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為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工作持續開展,強化交流互鑒,生態環境部綜合司近期組織地方推薦了一批具有示範價值的典型案例。現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主題陸續發佈。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開展迴圈經濟、産業協作、科技賦能和綠色金融支援等工作,積極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持續打造綠色低碳工業園區。目前,已初步構建以汽車製造和電子資訊産業融合發展為主體、企業間協作為支撐的産業網路,加快探索迴圈經濟與産業鏈“自凈”的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模式。
  發展迴圈經濟 推動減污降碳
  強化資源迴圈利用。鼓勵企業開展中水回用、廢水處理改造和協作治理、固廢資源化利用等綠色迴圈改造。2021年,園區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8%,單位工業增加值CO2排放年均削減率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標準的2.2倍,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廢水排放量和綜合能耗分別下降至標準的1/4、1/5和1/10。
  開展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支援企業通過提高天然氣使用率、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管道蒸汽替代天然氣鍋爐、開展節能技術改造等措施,不斷提高工業生産用能效率。園區內多家企業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
  探索低碳新技術新模式。建成中國芬蘭能源合作示範項目——“多位一體”微能源網示範項目,採用基岩儲能技術和太陽能供熱系統,在大幅降低園區化石能源消費之餘,將整體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預計可使園區每年減碳200噸。
  注重産業協作 促進産業鏈“自凈”
  搭建企業生態協作平臺。構建生産供應商大會、品質月活動、供應商環境交流會等綠色生態工業交流平臺,有效推廣運用綠色生産技術和管理措施。汽車及零配件製造産業鏈實施園區汽車行業綠色採購指南,供應商主動消除或削減鉛、鎘、汞等10種環境負荷物質,減少CO2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逐步形成綠色生態産業鏈網。
  推進企業間污染治理協作。努力打造“資源—産品—再生資源”的資源利用模式,促進産業間的共生耦合。推動汽車整車與零配件製造産業鏈上下游資源迴圈利用,開展跨企業水污染治理協作,園區中某汽車企業接收另外兩家企業廢水深度處理後100%迴圈利用,三家企業實現整體廢水零排放。
  實行光伏補貼政策。實施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資金補貼,激勵新落戶企業利用車間、廠房、倉儲樓等建築物屋頂、外立面或附屬空閒地建設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其中2021年園區5家企業的光伏發電總量為3098萬度,提供上網光伏電量496萬度。
園區企業廠房建設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
  強化創新驅動 賦能減污降碳
  創新區域能源供應管理模式。規劃佈局區域綜合能源站,推動廣州液化天然氣(LNG)應急調峰氣源站、珠江LNG電廠二期、南沙橫瀝分佈式能源站等項目建設,推動華南氫燃料電池一體化項目、綠色港口“氫能”應用示範項目等氫能産業項目落地,大力提高清潔能源供應保障能力。
  加強科技創新賦能産業發展。目前,南沙已集聚22家科研機構、352個創新平臺。園區內的廣州某研究所與企業開展深度産學研合作,承擔企業委託研發項目90余項,申請國家智慧財産權700余件。廣州市某研究院累計獲得新一代資訊技術及物聯網、節能環保與新能源、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等領域科研項目超800項。
  發展綠色金融助推低碳發展。推動設立全國首家氣候支行,建設銀行廣州南沙氣候支行年新增500億貸款支援南沙綠色低碳發展;落地首家興業銀行綠色金融創新中心;上線綠色融資租賃平臺,促成12家企業14.48億元信貸對接落地;上線南網碳中和融資租賃服務平臺,2021年業務規模達24.5億元。落地一支公募碳中和資産支援商業票據,發行規模16億元;成功發行深交所首單碳中和汽車租賃資本資産債券,總規模7.75億元。通過創新低碳産業融資渠道,建立與碳排放量相掛鉤的融資機制,推動相關主體由被動減排向主動減排轉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