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58) | 湖北枝江金湖國家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

2024-05-10 來源:自然生態保護司

2024-05-10 來源:自然生態保護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湖北枝江金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枝江城區東北部,由金湖和金山林場兩部分組成,總面積733.35公頃,濕地率93.89%,是濕地公園主體部分。金湖位於長江北岸,與長江相連互通,距離長江最近處1.70公里,是長江中游地區最大的天然淺水型湖泊。因從空中俯瞰宛如一條靈動的金魚,故名“金湖”。2019年被評為“長江經濟帶美麗湖泊”,2023年金湖濕地生態修復項目入選國家山水工程首批優秀典型案例。

金湖全景圖
  隨著金湖濕地生態環境品質的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和種群資源也得到了明顯提高。據調查,金湖濕地維管束植物由過去的168屬198種增加到173屬204種,鳥類由141種上升到184種,增加國家一級保護野生鳥類1種[青頭潛鴨(Aythya baeri)],增加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4種。每年上萬隻候鳥在金湖棲息、繁衍,金湖濕地成為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候鳥驛站、鳥類天堂。生態發展助推了金湖高品質發展,金湖價值逐步顯現。昔日的“臭水湖”蛻變成了生態寶地,為市民們提供了休憩遊玩的城市“後花園”,提升了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金湖綠水青山的顏值,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沿湖增設智慧步道系統、體育健身設施和網紅打卡點,探索了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價值轉化的路徑。
  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一是建設生態家園。堅持“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原則,建設金湖濕地公園,設置濕地管理處,建設布展濕地公園生態體驗館、鳥類觀測點、金山林場管護站等,配備了望遠鏡、水質監測儀等設備,完成湖岸帶低效林改造、生態涵養林建設,打造美麗生態家園。二是以生態立體修復為基石,擦亮生態底色。採取“陸域截污治污、湖濱生態護坡、水面退垸還湖、水底植被重建、全域智慧監管”的立體式生態修復治理模式,打造金湖治理樣板工程。三是以生態價值轉化為動能,繪就發展畫卷。金湖“水下森林”逐步恢復,水質凈化能力增強,初步形成健康平衡的生態迴圈。
  枝江市積極開展金湖濕地生態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為全國平原湖泊生態系統修復治理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