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61) | 重慶市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

2024-05-27 來源:自然生態保護司

2024-05-27 來源:自然生態保護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腹心,堅持把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統籌推進禁捕執法監管、水生生物保護、退捕安置保障等各項工作。
  目前,全市禁捕秩序總體平穩,2023年非法捕撈類案件同比下降13%;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向好,長江(重慶段)監測魚類較禁捕前增加13種,資源量增長147%。
中國漁政55189躉船全景
  重慶市持續加強長江保護工作。一是健全長效機制,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頒布禁捕決定,出臺休閒垂釣管理辦法,制修訂禁用漁具名錄和市級保護動物名錄,搭建禁捕制度“四梁八柱”;將禁漁持續納入河長制考核,建立暗查暗訪機制,督導整改閉環落實。二是堅持懲防並舉,規範禁捕秩序。實施“亮劍”“零點”等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四清”整治,取締“三無”船舶,清理殘留網具,勸導違規垂釣等;加強宣傳,提升公眾保護意識,召開“三年強基礎”新聞發佈會,舉辦水生生物保護暨漁文化巡迴展,組建農業普法“小板凳服務隊”等。三是強化執法力量,提升監管效能不斷。建設“政務·長江治漁”臺賬,核查處置時長縮短2小時,閉環處置率提升20%;拓展物防,運用“物聯+AI演算法”,將979個沿江監控、363套“雲廣播”、50架無人機接入監管系統,實現自主巡江、自動預警、人機聯動、流程閉環;開展涉漁工程“回頭看”執法行動,督促落實生態補償資金1億余元。四是加強水生生物保護。在市內14條重要河流佈設41個站點,開展長江、嘉陵江、烏江幹流産卵場等重要生境摸底調查,編制實施保護計劃,啟動水産種質資源庫建設,胭脂魚、岩原鯉等特有魚類保種和人工繁育成功;科學制定放流方案,加強魚苗供應監管。
零點行動沿江巡查
  重慶市持續鞏固優化工作機制,完善禁捕退捕工作的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和評價體系,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將垂釣執法許可權下放鄉鎮,打通“最後一公里”堵點,更好實現上下貫通、多跨協同。持續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後半篇”文章,通過就業培訓、職業推薦、創業支援和公益性崗位等渠道,持續開展就業幫扶,落實養老保險補貼,不斷增強幫扶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持續強化禁捕執法監管,嚴厲打擊“捕運銷”鏈條式違法犯罪行為,降低非法捕撈風險隱患。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