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62) | 遼寧盤錦市強化濕地保護 共建人與自然和諧美麗家園

2024-05-27 來源:自然生態保護司

2024-05-27 來源:自然生態保護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遼寧省盤錦市位於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遼河、大遼河、大淩河三條河流在此入海,河海交匯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浩瀚千里的濱海蘆葦沼澤濕地,孕育了“天下奇觀”紅海灘,被譽為中國“濕地之都”。境內生物多樣性豐富,是東亞到澳大利西亞水禽遷徙給養地、丹頂鶴南北遷徙停歇地、全球最大的黑嘴鷗種群繁殖地、斑海豹繁衍産仔地,2496平方公里的各類濕地滋養了488種野生動物,其中,丹頂鶴(Grus japonensis)、白鶴(Grus leucogeranus)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5種,灰鶴(Grus grus)、大天鵝(Cygnus cygnus)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55種,每年在此遷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鳥超過一百萬隻。

遼河口濱海濕地
  通過完善濕地保護相關制度法規,推進濕地生態修復,強化生物多樣性管護,盤錦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環境持續改善,重要珍稀物種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境內鳥類由2010年的283種增加至2023年的315種;黑嘴鷗繁殖種群由1992年的1200隻增加到2023年的11357隻;丹頂鶴越冬種群由2014年的5隻增加到2023年的114隻,為有歷史記錄以來在盤錦越冬的最大種群。
  盤錦市不斷探索完善保護管理體制,紮實推進濕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一是加強機構隊伍建設,建立濕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多部門聯動機制,為濕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良好組織和人員保障。二是完善濕地保護制度體系,頒布實施《盤錦市濕地保護條例》,為濕地保護工作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劃建各類保護地,並進行整合優化;協同創建遼河口國家公園,保護典型河口濕地生態系統、鳥類棲息地、西太平洋斑海豹産仔地等重要區域。三是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深入推進大氣、水環境治理,打造美麗河口環境,區域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四是開展濕地生態修復,實施“退養還濕”和蘆葦沼澤濕地生態補水等項目工程,恢復自然岸線15.77公里,恢復退化濕地577公頃;關停退出自然保護區油氣水井,開展生態恢復,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五是嚴格執法,開展“清風行動”、斑海豹保護等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濕地和野生動物違法行為,成立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救助受傷丹頂鶴、黑嘴鷗、斑海豹等。
斑海豹(Phoca largha)
  盤錦擁有遼寧省最大面積的濕地,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發展戰略,積極開展野生動物保護,保障濕地生態安全,把生態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首要任務,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完善濕地保護相關制度法規,推進濕地生態修復,強化生物多樣性管護,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區域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環境持續改善,重要物種種群數量明顯增加,為城市與濕地共興共融、濕地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提供經驗借鑒。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