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66) | 甘肅李子壩村:與熊貓為鄰的村莊實踐“協議保護”

2024-05-29 來源:自然生態司

2024-05-29 來源:自然生態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李子壩村位於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最南端,屬於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分局管轄範圍,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分局野生動物最豐富的區域之一。該區域動物種類繁多,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雉鶉、文縣疣螈等珍稀動物3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6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5種。不僅是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同時也是一處難得的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生物多樣性基因庫。

李子壩村紅外相機拍到的熊貓
  2003年,在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文縣人民政府的支援下,李子壩村村民組建了一支二十多人的護林隊,驅逐非法盜伐、盜獵人員,並對本村村民進行監督、教育。2008年,李子壩村引入協議保護理念,在生態保護補償方面,發放保護獎金、建立社區基金、成立茶業合作社、提供電炒茶機補貼、引入節柴灶等;在社區合作方面,制定巡護計劃、資源管理制度和村規民約,由巡護隊進行巡護。
  李子壩村為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産業發展,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制定規章制度,定期組織護林隊開展培訓學習和研討,提高護林隊巡護監測的業務技能和社區工作能力;二是增強環保意識,組建自然教育團隊,建立碧口生態體驗小區李子壩自然教育中心,編制李子壩自然教育手冊,開展自然教育活動,增強李子壩小學生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重視;三是推廣清潔能源,促進生態保護補償,積極籌措資金用於清潔能源示範村建設,組織推廣實施節能灶改造項目,捐贈液化氣灶具,與農戶簽訂《森林資源保護承諾書》,為茶農購置電炒茶機等;四是帶動茶産業發展,成立茶葉合作社,設立社區保護髮展基金,開通李子壩村門戶網站;五是組織社區參與巡護監測工作,基本摸清了李子壩村範圍內周邊的野生動物種類和分佈情況。
李子壩茶園
  李子壩村通過協議的方式明確雙方的責任及權利,根據保護成效來提供相應的補償,同時推動綠色發展,為開展自然保護區周邊社區共管共建提供經驗。一是通過摸清社區“家底”,奠定社區共管共建工作的基石;二是基於能源替代和環境教育,增強社區農戶的保護意識;三是構建獎懲的管理機制和設置生態公益性崗位。經過多年的努力與付出,李子壩村的採藥、盜獵、盜伐現象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品質不斷改善。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