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70) | 河北種子銀行:守護旱作梯田生物多樣性之美

2024-06-13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4-06-13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為推動落實《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提升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加快推動“昆蒙框架”的目標落地,近期生態環境部又推出19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實踐成果,進一步展現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宣傳各地典型經驗做法,樹立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先進典範。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河北種子銀行:守護旱作梯田生物多樣性之美。

  河北省涉縣地處太行山地區中段,位於晉冀豫三省交界,是典型的太行山深山區縣。王金莊村位於涉縣旱作梯田核心區的井店鎮,傳承和保存了農業生物多樣性,不僅有糧食和蔬菜作物的傳統農家品種,還擁有木本糧食、藥用植物等農家品種,是旱作梯田系統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型代表。
旱作梯田
  王金莊村建立了北方首個社區種子銀行——“王金莊農民種子銀行”,保護和傳承了旱作梯田種植的26科57屬77種的171個傳統作物品種,出臺了《涉縣旱作梯田系統王金莊農民種子銀行管理辦法(試行)》,助力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2021年,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非政府組織平行論壇上,“涉縣旱作梯田系統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成功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種子銀行
  涉縣構建了“政府、科技、企業、農民、社會‘五位一體’的多方參與機制”,推動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一是在政府層面,完善組織制度建設,成立了旱作梯田保護領導小組,建立遺産保護與利用政策激勵機制,有效促進生態旅遊發展及特色農産品銷售;二是在科技層面,加強院地交流合作,從生態學、地理學等多學科角度出發,開展旱作梯田專題調查研究,為旱作梯田的動態保護與適應性管理提供科學支撐;三是在企業層面,推動開發梯田農産品與特色旅遊紀念品,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與品牌培育;四是在農民層面,開展專業技術指導,舉辦培訓班,組織當地農民赴外地參加培訓學習;五是在社會層面,組建了“涉縣梯田保護與利用協會”,推動關心梯田保護與利用的各類群體共同參與到旱作梯田保護與利用中。
  旱作梯田系統有著700多年傳承歷史,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相互適應過程中,形成了旱作梯田系統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的經驗與技術,為現代農業提供借鑒。挖掘涉縣旱作梯田農業物種與遺傳多樣性,開發梯田特色産品,為梯田特色農産品及傳統農作物品種的保護和利用提供實踐路徑。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