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71) |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天鵝湖鹽鹼水産養殖

2024-06-17

2024-06-17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為推動落實《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提升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加快推動“昆蒙框架”的目標落地,近期生態環境部又推出19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實踐成果,進一步展現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宣傳各地典型經驗做法,樹立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先進典範。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天鵝湖鹽鹼水産養殖。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十四團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西北邊緣,第一師塔裏木墾區的最東端,也是塔裏木灌區的最東端,這裡因塔河南岸團鎮每年排放7600萬方鹽鹼水匯整合河,形成面積達4300余畝的鹽鹼水域。
  近年來,十四團黨委以“治理農業環境、發展迴圈農業、實現高質高效”為目標,利用兵團政策資金,引導“以漁治鹼、帶動職工增收”為主線,成立阿拉爾市優先鄉村旅遊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保護天鵝湖自然濕地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天鵝湖鹽鹼水資源的地理條件優勢,在鹽鹼水域發展鱸魚、石斑魚及南美白對蝦等水産養殖産業,通過“以漁抑鹼”、“以漁改水”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天鵝湖
  十四團天鵝湖的鹽鹼水産養殖不僅實現鹽鹼水“變廢為寶”資源化利用,提高鹽鹼水漁農綜合生産能力,而且“以漁治鹼”改善土壤結構,實現鹽鹼地復耕,改善生態環境,走出一條鹽鹼地綜合治理可持續發展之路。2021年,十四團天鵝湖被確定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核心示範點,多所研究院校提供技術保障,打通鹽鹼水養殖技術壁壘,開啟産業援疆精準模式。通過研發和熟化鹽鹼水質綜合改良調控、耐鹽鹼新對象篩選及馴養等共性技術,就養殖水樣進行檢測,近三年養殖草魚、鯉、鯽,以及名特水産加州鱸、石斑魚和特有土著魚類葉爾羌高原鰍等24000尾,不斷豐富鹽鹼水漁業的品種,在沙漠之城提供優質的蛋白源。2024年,十四團與高校合作,通過選擇優良海魚蝦蟹開展天鵝湖區域性試養,加強魚類類型和品種的篩選增殖,夯實新疆鹽鹼水漁業示範點,為開展內陸鹽鹼水漁業和水域生態修復貢獻力量。據悉,在此棲息的天鵝、鸕鶿、白鷺、白頭黃鴨等鳥類的數量不斷增加,濕地的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恢復,養殖後的鹽鹼水也通過塔裏木河干流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灌入毗鄰沙漠20000余畝的人造灌木林中,實現了鹽鹼水變廢為寶、變害為寶。
天鵝湖鹽鹼水養殖魚類網箱
  十四團黨委聚焦潛力大、效益高的設施水産新興産業,以水産養殖為突破口,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治理農業環境、發展迴圈農業、改善修復生態的實績造福於民,深入推廣“黨支部+合作社+職工”的農業發展模式,邀請水産養殖專家開展技術指導,充分挖掘鹽鹼地開發利用潛力,不斷提高鹽鹼地綜合利用率,推動産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