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湖北省武漢市和神農架林區建築垃圾隨意傾倒破壞生態

2024-06-06 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2024-06-06 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2024年5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湖北省發現,部分地區建築垃圾處置設施規劃統籌不夠、監督管理不嚴,亂堆亂倒問題多發。

  一、基本情況
  湖北省近年來年均産生建築垃圾近億噸,但全省13個市州、3個省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中,有15個未按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要求,制定建築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督察進駐期間,建築垃圾隨意傾倒成為信訪舉報熱點,群眾反映十分強烈。
  二、主要問題
  一是消納場所佈局不夠。武漢市近三年年均産生建築棄土約2130萬噸,部分進入建築棄土消納場處理。市內原有建築棄土消納場10座,其中7座先後於2020—2021年停止使用,剩餘3座僅對口接收武漢市所轄16個區(含開發區)中6個區的建築棄土,其他區域由於距離遠、成本高實際難以覆蓋。
  2020年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施行後,神農架林區未按要求制定建築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目前,僅建成1座處置能力2.8萬立方米的松柏鎮建築垃圾堆放場。大九湖鎮、木魚鎮開發建設強度較大,建築垃圾産生較多,神農架林區至今未對建築垃圾去向作出規劃。督察組僅在這兩個鎮就發現隨意傾倒的建築垃圾38萬餘噸。
圖1  2024年5月16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神農架林區大九湖鎮周邊大量建築垃圾隨意傾倒
  二是規範處置監管不力。建立消納管理臺賬是落實建築垃圾處置全過程監管的重要手段,《武漢市建築垃圾管理辦法》對此有明確要求。督察發現,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城管部門提供臺賬顯示,豹澥還建房一期項目從外拉運15萬噸建築棄土用於回填,現場督察時渣土承運人指使項目管理人員向督察組提供與城管部門臺賬一致的數據,但經核實僅拉運2.8萬餘噸用於回填。城管部門掌握的數據與實際數據相差12.2萬噸,監督檢查不力。黃陂區城管部門提供的臺賬顯示,2023年1—11月區內無工地進、出土情況,但該區城管部門執法記錄顯示,在此期間查處多起違規轉運渣土行為,臺賬記錄明顯不實。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工程施工單位應當編制建築垃圾處理方案並備案。督察發現,2021年以來,神農架林區開展工程施工的102個項目,僅有1家單位編制方案並備案,並且都未建立管理臺賬。榮盛置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房地産項目位於神農架林區木魚鎮,2021年8月以來,將4萬餘噸建築垃圾在路旁散亂堆放;松柏鎮盤水生態産業園區、白蓮村等多處堆放建築垃圾,其中2處堆放點距離正規建築垃圾堆放場不足3公里,堆放量約0.8萬噸。
圖2  2024年5月18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神農架林區木魚鎮榮盛房地産項目周邊多處建築垃圾散亂堆放
  三是生態破壞問題凸顯。湖北省神農架生態保護有關規劃明確,設立嚴格保護區、生態保育區等4個功能分區,其中生態保育區只允許建設保護、科研監測類型的建築物、構築物,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自然資源或自然景觀的生産設施。督察發現,神農架林區大九湖鎮將約4萬噸建築垃圾傾倒在坪阡水庫管理範圍內,侵佔生態保育區約24畝。木魚鎮違法設置小灣建築垃圾臨時填埋場,混合堆放各類建築垃圾總計約30萬噸,侵佔生態保育區約32.4畝,現場督察時還有建築垃圾陸續傾倒在生態保育區內。
  圖3  2024年5月18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仍有車輛向生態保育區內違法設置的木魚鎮小灣臨時填埋場傾倒建築垃圾
  武漢市部分區域建築垃圾隨意傾倒現象多發。督察發現,2021年以來,黃陂區三店村陳家崗違規堆存建築垃圾6.5萬餘噸,距離後湖最近僅150米左右。2018—2020年,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宗黃村以每畝3000元的價格,擅自同意武漢創發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將11萬餘噸建築垃圾傾倒在該村,佔用基本農田約100畝。
圖4  2024年5月10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武漢市黃陂區三店村陳家崗違規堆存大量建築垃圾
  三、原因分析
  武漢市、神農架林區對建築垃圾污染防治工作重視不夠,規劃滯後,責任落實不到位;有關部門管理粗放,監管不力,建築垃圾隨意傾倒問題多發。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