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陜西省公開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

2023-07-28

2023-07-28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2021年12月4日至2022年1月4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陜西省開展了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2022年3月21日反饋了督察報告。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逐條逐項剖析,深查問題根源,全力推進整改,截至2023年5月底《陜西省貫徹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中的問題完成整改8個,其餘問題整改均取得階段性進展。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轉辦的2163件群眾信訪件已基本辦結。

  一、深化思想認識,督察整改政治責任全面夯實
  從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深刻認識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落實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壓實整改責任,完善整改舉措,推動整改工作落實落地。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安排部署會、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會議等,認真學習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研究整改措施,推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認真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清單臺賬,實行銷號管理,確保反饋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實地調研,一線督導推進重點工作;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定期研判調度。各地各部門緊盯反饋問題,主動認領任務,實施有力舉措,形成了上下一心、齊抓共治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建實工作機制。著眼整改工作全流程嚴管、無死角推進,建立實施黨政領導負責、省級部門督導、重點盯辦督辦、現場驗收核查、定期預警通報、拉條挂賬銷號、對外公示公開等督察整改閉環管理工作機制。堅持開門整改,在“一台一報一網”開設“生態環保督察整改進行時”專欄,及時公開整改結果,推動督察整改全過程監督監管。
  三是嚴肅追責問責。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指出的問題梳理移交287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線索,對符合條件的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認真核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移交的5個責任追究問題,依法依規對16個責任單位、101名責任人進行追責問責。
  二、嚴格對標對表,環境污染防治取得積極成效
  堅持問題導向,落實整改要求,強化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全省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好轉。
  一是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鐵腕治霾、科學治霾、協同治霾,以關中地區為重點,聚焦西安、咸陽、渭南三市,開展全省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印發實施《陜西省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推動四大結構調整、實施五大治理工程、開展四大專項行動、健全五項治理機制,下硬茬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對西安市、咸陽市和楊淩示範區、渭南市(含韓城市)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專項督察,公開通報典型案例。2023年1—5月,全省國考10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9.8%,PM2.5平均濃度52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平均為6.6%。
  二是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2大流域—3個版塊—25個重點河流控制單元—111個國控斷面”水環境綜合管控體系不斷健全。實施石川河、清澗河、無定河等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治理。深化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動態清零。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33個國考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2023年1—5月,全省111個國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佔比93.7%,超過國家考核目標2.7個百分點。
  三是持續打好凈土保衛戰。出臺《陜西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抓好源頭防控、風險管控、修復治理、試點示範,全省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品質總體保持穩定。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整縣推進”試點,麟遊縣等6個縣納入第一批試點範圍。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積極推動西安、咸陽和神木市“無廢城市”建設,加快推進西安、榆林、漢中市大宗固廢基地和渭南、韓城市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全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準不斷提升。
  三、推動綠色發展,美麗陜西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一是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牢記秦嶺違建事件教訓,堅持系統治山、條例護山、規劃管山、智慧控山,真正還秦嶺以寧靜、和諧、美麗。加強智慧監管,“空天地網”一體、網格化結合、線上線下聯動的秦嶺綜合監管體系初步建成。加強問題整改,秦嶺核心和重點保護區內169個退出礦業權礦山生態修復加快推進。加強督查檢查,出臺《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對涉秦嶺39個縣(市、區)開展全覆蓋、常態化明查暗訪。2022年,全省4個縣(區)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3個縣被命名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二是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出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協調推進問題整治、節水控水、保護修復等各項工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水準不斷提升。持續加強水土保持,新建淤地壩70座,完成營造林613.09萬畝,治理沙化土地165.9萬畝。黃河流域113座污水處理廠達到《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49個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加快建設重大調蓄防洪工程,引漢濟渭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
  三是持續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落實丹江口水庫水質保障聯席會議機制,加密加強漢丹江流域水質監測,盯緊尾礦庫、危化品運輸、水土流失等方面,全面檢視和排查水質風險隱患。印發《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涉金屬礦産開發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規劃(2021—2030年)》,推進漢江、丹江流域涉金屬礦産開發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持續開展河湖“清四亂”和非法採砂整治,堅決有力、堅定不移抓緊抓細抓實抓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質安全保障工作,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漢江、丹江幹流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
  四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持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持續發力,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取得明顯成果。完善政策體系,以1個實施意見、1個實施方案、7個專項方案和14個保障方案為主要內容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初步形成。推動節能降碳,對“兩高”項目開展能效評價。加強創新實踐,大力推進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CCUS)等示範項目建設,西鹹新區入選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
  下一步,陜西省委、省政府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始終牢記“國之大者”,持續用力抓實抓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落實工作,加快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不斷鞏固拓展整改成果,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陜西力量。
  來源 | 陜西省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