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直播訪談

國新辦舉行《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新聞發佈會

2021-10-08

2021-10-08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10月8日(星期五)發佈《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並於當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張佔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和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出席,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新聞發佈會主席臺(劉健 攝)


陳文俊(欒海軍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同時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和解讀白皮書的主要內容。

  這是中國政府發佈的第一部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白皮書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介紹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理念、重要舉措和進展成效,介紹中國踐行多邊主義、深化全球生物多樣性合作的倡議行動和世界貢獻。
  這部白皮書全文約1.4萬字,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其中,正文包括四個部分,分別是: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深化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這部白皮書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個語種發表,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別出版,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為了幫助大家準確、深入了解白皮書內容,我們今天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先生,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張佔海先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先生出席發佈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
  現在,先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先生介紹情況。
趙英民(徐想 攝)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謝謝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向大家介紹剛剛發佈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相關情況。借此機會,真誠感謝新聞界的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生産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態環境和獨特別致的自然景觀文化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關係人類的福祉。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有一年的主題就是“生物多樣性是生命,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生命”。這句話非常形象地説明瞭我們和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係,説明瞭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隨著人口增長和人類經濟活動的擴張,全球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嚴重威脅。2019年5月聯合國公佈的全球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已經改變了75%的陸地環境,66%的海洋環境受到影響,全球四分之一的物種正遭受滅絕的威脅。2020年9月18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發佈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GBO-5),報告指出,儘管在多個領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積極進展,但自然界仍遭受著沉重打擊,全球生物多樣性情況仍日益惡化。
  中國幅員遼闊,陸海兼備,地貌和氣候複雜多樣,孕育了豐富而又獨特的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傳統文化積澱了豐富的保護和利用生物多樣性智慧。作為最早簽署和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一貫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加強和創新生物多樣性保護舉措。從四個方面系統闡述了努力促進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迴圈、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行動和成效。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即將召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也已邁入實現全球目標的“行動十年”。與此同時,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國際社會正站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性節點,在這個時刻,發佈《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旨在向國際社會介紹我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理念與實踐,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了解,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國際社會必須攜手合作。中國將持續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戰略,開啟更加公正合理、各盡所能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進程。
  我先介紹這些。接下來,我們三位願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謝謝!
  陳文俊: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前請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是我國第一份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白皮書,接下來馬上要在雲南舉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公佈這份白皮書?白皮書的意義是什麼?謝謝。
  趙英民:剛才我介紹中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簽署和批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推進這項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法律體系日臻完善、監管機制不斷加強、基礎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取得了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
  在COP15即將召開之際發佈《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向世界展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舉措和成效,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想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首次以白皮書形式,全面介紹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開展的工作。中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要求被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各領域,而且動員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發佈生物多樣性領域的第一部白皮書,這件事本身就是中國全面深入推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具體表現,因此具有標誌性意義。
  二是集中展示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行動和成效,表明中國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貢獻。白皮書詳細闡述了中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全面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以及深化全球生物多樣性領域交流合作的創新舉措和豐碩成果,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大國擔當和決心。同時,也表達了為世界攜手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挑戰的信心和主張。
  三是總結提煉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踐和經驗,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提供中國智慧。作為萬物和諧美麗家園的維護者、建設者、貢獻者,中國積極探索、勇於實踐,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恰逢COP15召開之際,通過發佈白皮書分享我國生物多樣性治理經驗,將為全球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風險挑戰樹立信心,對推動達成兼具雄心與務實的大會成果,推動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各盡所能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發揮重要的作用。
  四是激發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積極性,加快推進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每個國家、每個組織、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中國將以白皮書發佈為契機,認真履行國際公約,持續廣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各項工作,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強大而持久的動力。
  謝謝大家。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生物多樣性關係到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請問,中國近年來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後續還將採取哪些措施和行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成果?謝謝。
  趙英民:謝謝你的提問。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我們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日臻完善,監管機制不斷加強,基礎能力大幅提升。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加強和創新生物多樣性保護舉措,持續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形成了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多邊治理、合作共贏的機制,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白皮書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概括起來有十個領域的成效。
  一是優化就地保護體系。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率先在國際上提出並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明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在維護重要物種棲息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中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大家熟知的大熊貓、朱鹮、亞洲象等瀕危物種種群數量都在不斷增加。
  二是完善遷地保護體系。持續加大遷地保護力度。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生物遺産資源收集保存水準顯著提高,遷地保護體系日趨完善,成為就地保護的有效補充,多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得到保護和恢復。
  三是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將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頒布實施《生物安全法》,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外來物種入侵防控機制逐漸完善,生物技術健康發展、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和監管力度不斷增強,國家生物安全管理能力持續提高。
  四是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實施系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一體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保護和治理。生態惡化趨勢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態系統總體穩定向好,服務功能逐步增強。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極大緩解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壓力,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構建。
  五是協同推進綠色發展。注重以自然承載力為基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倡導綠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協同推進高水準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加快行業産業綠色轉型,推進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進程,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
  六是完善政策法規。中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納入各地區、各領域中長期規劃,強化組織領導,完善生物多樣性政策法規體系,頒布和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等20余部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我們還調整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七是強化能力保障。組織開展全國生物多樣性調查和評估,建立完善生物多樣性監測觀測網路,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和科技研發力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八是加強執法監督。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織“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碧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等專項執法行動,持續加大涉及生物多樣性違法犯罪問題的打擊整治力度,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九是倡導全民行動。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和科學知識普及,基本形成政府加強引導、企業積極行動、公眾廣泛參與的行動體系,公眾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方式更加多元,參與度不斷提高。
  十是深化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認真履行國際公約,促進生物多樣性相關公約協同增效。堅定踐行多邊主義,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為發展中國家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和幫助,努力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下一步,我們將系統謀劃、持續推進。在政策法規方面,還要更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完善政策制度保障;推進生物多樣性領域法律法規制修訂,完善法律體系。在行動措施方面,制定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十年規劃(2021-2030年)》,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本底調查,完善觀測網路。優化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數據和資訊平臺等,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和治理水準。
  謝謝。
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北京青年報記者:2020年9月發佈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顯示,2010年定下的20個“愛知目標”實現情況並不理想,想請問主要原因是什麼?另外一個問題,中國在20項“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上的執行和完成情況如何?有哪些成果和不足?謝謝。
  趙英民:謝謝你的提問。“愛知目標”是2010年《公約》第十次締約方大會上,國際社會為了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嚴峻形勢,制定的2011-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2020年9月,《公約》秘書處發佈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指出,雖然大多數締約方都積極地制定了本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和行動目標,在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進程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但遺憾的是,“愛知目標”全球實現情況總體不夠理想,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還沒有根本扭轉,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壓力仍在加劇。回顧以往,一些經驗和教訓也是值得我們汲取的。
  一是全球目標設定既需要雄心,更需要務實可行。二是執行機制和保障條件需要完善,特別是要重視發展中國家在履約過程中的資金、技術和人才需求等。三是各締約方都需要重視和執行,也就是在進一步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執行方面要加強。
  即將召開的COP15將討論“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總結過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實施進展和經驗,為轉型變革帶來契機。因此,在商定新目標戰略時,我們應該充分地吸取“愛知目標”執行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既要提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雄心和信心,更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充分考慮目標的可達性、可操作性以及世界各國的發展差異,制定兼具雄心和務實的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目標和指標,提出切實可行的實現路徑。“框架”還應該堅持公正、透明、締約方驅動原則,完善執行機制和保障條件,加強科學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切實提升發展中國家的履約能力和水準,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警示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面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的重大風險挑戰。
  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認真落實“愛知目標”,明確各項任務和責任,目標執行取得積極成效,20個“愛知目標”當中,3個目標進展超越了“愛知目標”預期,13個目標取得了關鍵性進展,4個目標取得階段性成績。“愛知目標”執行的總體情況好于全球平均水準。
  第五版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中多次提到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寶貴經驗。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劃體系建設,持續深入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健全外來入侵物種的預警和監測體系,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抓手,推動各項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責任落實,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的能力和水準。謝謝。
中國自然資源報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中國自然資源報記者:開展生態修復是保護和提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手段。自然資源部負責統一行使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職責,請問目前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有哪些安排?謝謝。
張佔海(徐想 攝)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張佔海:謝謝你的提問。自然資源部自組建以來,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加強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並把修復生態環境、保護和提升生物多樣性作為生態修復的重要目標。主要開展了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相關規劃中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2020年,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重點開展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的建設及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方面的工作。在這個總體規劃中部署了9項重大工程、47項具體任務,其中23項涉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統籌考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地理單元的連續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實施了一批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十三五”期間,在陸域,中央財政投入500億元,在祁連山、賀蘭山、長白山、小興安嶺等重點生態功能區開展了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在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要流域和區域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修復,全國治理礦山修復面積約400萬畝。在海域主要實施了“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等,“十三五”期間,全國整治修復海岸線1200公里,濱海濕地34.5萬畝。今年已經啟動實施“十四五”期間第一批10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15個海洋生態修復工程。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以實施總體規劃為主線,以全面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品質和生態系統良性迴圈為目標,開展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科學實施各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築牢我國生態安全屏障,繼續為保護和提升我國生物多樣性作出貢獻。
  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中國日報記者:林草系統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責部門之一,請問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有什麼進展?謝謝。
李春良(徐想 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此次白皮書的發佈,體現了多年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努力和成果。林草部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責部門之一,下面我從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遺傳資源多樣性三個方面介紹一下林草系統的工作。
  一是在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方面,我們主要是在四大生態系統上下功夫。在森林生態系統重點開展了保護與修復,組織實施了大規模國土綠化、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多項工程,天然林面積蓄積量大幅度增加,森林總碳儲量的78%來自天然林,我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連續30年保持了雙增長,森林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持續增加。
  在草原生態系統,紮實推進草原保護修復,實施了退牧還草,草原生態修復治理補助等措施。2020年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以上,草原品質穩中向好。
  在濕地生態系統,“十三五”期間實施了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53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補助、退耕還濕等補助項目2000余個。新增國家濕地公園201處,新增濕地面積304萬畝,修復退化濕地701萬畝,濕地保護率達到了50%以上。濕地生態系統持續向好,水質改善,候鳥種群數量顯著回升。
  在荒漠生態系統,持續開展了43年的“三北防護林”建設、21年的京津風沙源治理、15年的石漠化治理等重大工程。還採取了劃建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國家沙漠(石漠)公園等多種措施,我國在遏制荒漠化這一全球面臨的重大生態問題上久久為功。據監測,我國沙化土地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創造了荒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
  二是在物種多樣性保護方面,我局從2001年開始實施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將大熊貓、東北虎、金絲猴、朱鹮、蘇鐵等15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類確定為重點工程。採取拯救措施,全國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約佔陸域國土面積的18%。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旗艦物種的傘護效應顯著發揮,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主體穩中有升,麋鹿、普氏野馬、朱鹮等野外種群從消失到恢復重建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效。
  三是在遺傳資源多樣性保護方面,主要開展了三項工作來推進野生植物遺傳資源的保護。一是開展植物園體系建設,已建成162個植物園,收集保存了野生植物兩萬多種,已基本完成蘇鐵、棕櫚和原産我國的重點蘭科、木蘭科植物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種質資源保存。二是開展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建設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原地、異地保存庫161處,建成國家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山東分庫和新疆分庫,保存各類林木種質資源10萬餘份。三是開展草種資源庫建設,建設完成草品種中心庫一處,國家草種質資源資源圃11處,保存以牧草為主的草種質資源6萬多份。
  在野生動物遺傳資源保護方面,構建和完善野生動物救護繁育機構和種質基因庫。支援建設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基因保護中心、貓科動物研究中心、亞洲象保護研究中心等,收集保存了我國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遺傳材料和基因,共計超過800個物種22萬份全基因組的DNA樣本。
  多年來,林草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將繼續努力,從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瀕危物種拯救繁育和遺傳資源收集保存三個方面持續做好工作,為全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新的貢獻。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鳳凰衛視記者:我們關注到有不少研究表明,全球生物多樣性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下降。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請問在這方面可以為全球提供哪些經驗?謝謝。
  趙英民:謝謝你的提問。面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挑戰,世界各國、全人類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作為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力量,中國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不斷加強和創新生物多樣性保護舉措,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概括起來有四個方面:
  一是堅持尊重自然、保護優先。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理念,構建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率先在國際上提出和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明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在保護重要生態系統、物種及其棲息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穩步實施天然林保護恢復、退耕還林還草還濕等一大批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有效恢復了重點區域野生動植物生境,野生動物種群不斷增加。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改善,生物多樣性喪失壓力得到了緩解。
  二是堅持綠色發展、持續利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倡導綠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減少生産生活對生物多樣性的壓力。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扶貧開發、鄉村振興相結合,依託各地生態資源稟賦特點和傳統文化特色,不斷探索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脫貧攻堅雙贏的新路子。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和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基地試點,推動將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優勢,激發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內生動力。
  三是堅持制度先行、統籌推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持續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頂層設計,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進行統一部署,制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指導國家中長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任務納入到各地區、各領域中長期規劃。
  四是堅持多邊主義、合作共贏。堅定支援生物多樣性多邊治理體系,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切實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他相關條約義務。通過“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多邊合作機制,“南南合作”以及其他雙多邊合作,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不斷深化生物多樣性領域國際合作交流,為推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
  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封面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目前“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正在編制過程中,一些城市出現了專門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修復的團隊,請問如何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過程中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作用?我國現在有哪些實踐經驗?謝謝。
  張佔海: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多規合一”改革部署,當前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正在加快編制,在這些國土空間規劃中都高度重視並強調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研究提出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規劃對策。
  一是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優化生態空間佈局。統籌佈局生態、農業、城鎮功能空間,從生態系統、物種、遺傳基因三個層面保護,綜合利用就地、遷地兩種保護方式,加強全球和國家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的保護,建設國際候鳥和珍稀野生動物遷徙通道,完善物種遷地保護和基因保存體系格局,建設面向全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加快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規劃建設數十個國家公園、一千多個自然保護區、幾千個自然公園,有效保護我國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富集區域。加強城市生態保護和建設,推動形成連續、完整、系統的生態保護格局,促進維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例如,上海市在全市重點的生態節點佈局了21個郊野公園,成都等城市大力創建公園城市,構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城市佈局。
  二是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按照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次序,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將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自然保護地、生態極敏感脆弱區域以及具有潛在重要生態價值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進行嚴格用途管控。例如,南昌等城市針對鄱陽湖鳥類遷徙路線問題,成立了多專業的技術團隊加強研究,將這些候鳥遷徙路線所經過的地區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進行嚴格管控。目前全國初步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已經覆蓋我國生物多樣性分佈的關鍵區域,保護絕大多數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
  三是加快建設國土空間基礎資訊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資訊系統,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規劃實施監督的重要內容。落實“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的要求,建設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資訊平臺,形成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加強規劃全生命週期管理,定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體檢評估,將本地指示性物種等指標納入規劃實施評估體系;健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加強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指標的監測和預警,不斷完善規劃內容和政策措施,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紅星新聞記者:近期,北移象群的妥善處置反映出中國生態系統整體向好,保護成效明顯。保護好野生動物需要長期努力,請詳細介紹一下“十三五”以來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開展的工作?有哪些成效?下一步工作計劃是什麼?謝謝。
  李春良:謝謝這位記者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關注。野生動物保護是全社會各界非常關心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親自關心和推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我們主要開展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進依法行政,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和相關配套制度。兩次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科學系統調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大家可能知道,今年2月1日國務院批准發佈了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名錄中共列入980種、8類野生動物,其中686種陸生野生動物中,189種列為一級、497種列為二級。
  二是組織實施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並且對東北虎豹、亞洲象等重要物種逐步實現實時監測。
  三是實施極度瀕危野生動物成就保護,確保物種不滅絕,推進人工繁育技術進步,實現多個物種野外放歸以及野外種群的恢復和重建。
  四是嚴厲打擊非法貿易。中國政府敢於擔當、主動作為,堅持保護優先、規範利用、嚴格監管的基本原則,不斷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林草局會同27個中央和國家機關等部門單位成立了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打擊非法獵殺、經營利用和網路交易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等行動,近期專項部署了春秋季遷徙候鳥保護工作,組織開展了系列打擊專項行動,摧毀犯罪團夥,斬斷非法貿易鏈條,有效遏制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的高發勢頭。
  五是初步構建和完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系,有效防控疫情擴散。
  六是積極參與國際履約事務,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進野生動物跨境保護,切實履行國際義務,對亞非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予以積極援助。我國已成為全球生態保護的重要力量。特別是我國停止虎、犀牛及其製品和象牙經營利用等交易活動,妥善處置北移亞洲象群,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
  我這裡有一組具體的數據,在我們發佈的白皮書裏也有,我還想跟各位記者再説一下。總的説,通過以上這些措施,大熊貓、朱鹮、亞洲象、藏羚羊等多種瀕危野生動物持續下降態勢基本扭轉並實現恢復。其中,大熊貓野外種群從80年代的1114隻增至現在的1864隻,亞洲象野外種群從1985年的約180隻增加到現在的300隻左右。高原精靈藏羚羊野外種群由上世紀90年代末的6萬-7萬隻恢復到現在的30萬隻。我上個月去了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我看到了大群的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岩羊賓士在保護區內,我特別感到欣慰。海南長臂猿野外種群數量從40年前的僅存2群不到10隻,增長到現在的5群35隻。朱鹮從1981年發現時僅存的7隻增加到現在種群總數超過5000隻。白鶴由80年代初的210隻增加到現在的4500余只。黑臉琵鷺由本世紀初的1000余只增加到現在的4000余只,已在野外滅絕的普氏野馬、麋鹿重新建立了野外種群,大熊貓、朱鹮、揚子鱷、林麝、白頸長尾雉、黑葉猴等一大批野生動物放歸自然。
  下一步,我局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序搶救性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嚴格進出口管理與執法,強化疫源疫病監測預警與防控,加強外來物種管控,採取主動引導和調控措施科學處理人與野生動物衝突,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安全,不斷開創野生動物保護新局面,實現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謝謝。
  陳文俊:最後一個問題。
中國新聞社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中國新聞社記者:政府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發揮了引導作用,同時,社會公眾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請問在培養普通群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提高公眾參與度方面我們都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趙英民: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涉及我們每一個人。生物多樣性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因為生物多樣性維繫著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它是我們重要的物質基礎。根據統計,全球GDP總量一半以上要部分或者高度依賴自然資源的貢獻。面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中國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形成了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多邊治理、合作共贏的機制。在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面,發佈了《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關於推進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組織開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系列活動,大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和法律法規措施等。充分利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取得的成效和參與的途徑等,並指導各地開展系列宣傳教育以及科普活動。同時,積極和新聞媒體合作,借助新媒體拓展宣傳平臺、創新宣傳模式。
  企業、社會組織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目前越來越多的機構也加入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教育行列中來,向公眾提供更多便於參與、寓教于樂、形式新穎的環保公益産品和活動,讓更多人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知識和理念,使更多人可以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當中來。
  應該説保護生物多樣性,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以實際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為這個宏大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比如説踐行綠色低碳迴圈的生活方式,倡導“光碟行動”,選擇環境友好的服飾,拒絕購買和食用非法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共同防止外來物種入侵等。隨著新媒體、AI技術、智慧手機、高品質線上數據庫的普及和應用,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在COP15召開之際,我們也倡導社會各界、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行動中來,無論是親身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還是和家人、朋友分享生物多樣性的小知識,都是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做貢獻。貢獻不分大小,匯聚起來的都是力量。謝謝大家。
  陳文俊: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裡,謝謝各位,再見!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