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直播訪談

全文實錄丨國新辦舉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新聞發佈會

2021-10-27

2021-10-27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10月27日(星期三)發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並於當日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葉民,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負責人孫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邢慧娜出席,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新聞發佈會主席臺(趙一帆 攝)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趙一帆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邢慧娜(徐想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邢慧娜: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同時我們舉行這場新聞發佈會,向大家介紹和解讀白皮書的主要內容。

  白皮書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理念、實踐行動和成就貢獻,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倡議主張。白皮書全文約1.9萬字,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正文包括四個部分,分別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新理念,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發生歷史性變化,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白皮書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個語種發佈,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別出版,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更準確地了解白皮書的情況,今天的發佈會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葉民先生,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負責人孫楨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下面,先請葉民先生作情況介紹。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葉民(徐想 攝)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葉民: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新聞發佈會。在這裡,首先感謝媒體朋友們長期以來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努力、同舟共濟、共同應對。應對氣候變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事關人類前途命運。作為氣候行動的積極推動者和堅定踐行者,中國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作為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多年以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定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面總結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基礎上,我們組織編制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這也是我國繼2011年以來第二次從國家層面對外發佈的關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白皮書。《白皮書》內容包括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新理念、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發生歷史性變化以及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四個方面,全面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思想理念和政策行動,充分展示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與成效,以及為全球氣候治理所作出的突出貢獻,系統反映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張、智慧和方案。

  十八大以來,中國持續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現了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能源、産業結構持續優化,低碳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全國碳市場建設紮實推進,各具特色的地方低碳發展模式初步顯現,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不斷提高,全社會綠色低碳意識明顯增強。

  同時,中國政府積極建設性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堅持多邊主義、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深入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推動達成和加快落實《巴黎協定》,以中國理念和實踐引領全球氣候治理新格局,逐步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2020年習近平主席作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展示了我國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有關決策部署,持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新進展。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即將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這次大會將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遺留問題開展談判。與此同時,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進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刻,發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增進國內外對中國氣候行動的了解,分享中國智慧與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國將繼續深入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總體佈局,全力做好新形勢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並願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巴黎協定》全面、平衡、有效實施,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媒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謝謝大家!

  邢慧娜:好,謝謝葉民副部長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提問(趙一帆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今天發佈的應對氣候變化白皮書跟以往相比有什麼不同?另外一個問題,我國目前應對氣候變化,您認為最大的機遇是什麼?另外面臨的挑戰又是什麼?謝謝。

  葉民:謝謝你的提問。關於白皮書,剛才也跟大家通報了,2011年,國新辦就發佈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此後2012-2020年,我們每年發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年度報告》,持續向社會各界通報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進展和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工作,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從認識、理念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此次發佈的白皮書,系統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概述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我國所採取的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措施和成效,系統梳理了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路徑與方案,充分體現我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的重要貢獻和付出的巨大努力,展示了我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與擔當。同時,這次發佈的白皮書重申了中國對全球氣候治理的立場主張,對國際社會發出倡議和呼籲,推動世界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關於機遇和挑戰。綠色低碳發展既是世界潮流,也是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發展機遇。黨中央高瞻遠矚,精準佈局,牢牢把握戰略機遇期,部署應對氣候變化中長期目標和願景,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的重要抓手,體現了我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近年來,我國採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調整産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約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匯,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8.4%,超過了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40%-45%的目標。同時,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市場機制建設不斷推進,公眾意識不斷提高,形成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持續推進的良好局面。

  但同時,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也面臨著困難與挑戰。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面臨的國際形勢更加複雜。我國計劃以3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比主要發達國家用時大大縮短,面臨更艱巨的能源和産業轉型任務。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治理污染、維護能源安全等多重挑戰,而且我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目前我國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認知水準、政策工具、手段措施、基礎能力這些方面還存在欠缺和短板。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決心、有能力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的艱巨任務。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新發展階段,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持續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提問(趙一帆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中方對於COP26解決《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的遺留問題是否持樂觀的態度,將會做出哪些具體的努力?謝謝。

  葉民:謝謝你的問題,這個問題請孫司長回答。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負責人孫楨(徐想 攝)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負責人孫楨:謝謝葉部長。感謝記者的提問,COP26首要任務,還是要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特別是關於市場機制,就是第6條這部分的一些遺留問題,這是各方全面有效實施《巴黎協定》的基礎和前提,也是維護國際社會特別是工商界對多邊機制信任的重要標誌。我們期待各方相向而行,發達國家要充分展現積極建設性和靈活性,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國別目標和政策的國家自主決定屬性,避免在已經原則達成一致的問題上,再出現立場倒退,甚至重開談判。

  有幾個關鍵問題:一是希望我們這個市場機制要為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提供資金支援。適應氣候變化是發展中國家高度關注的問題,目前發達國家提供的資金遠遠不能滿足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的需求。中方支援為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提供穩定可預期的適應資金支援,尤其是希望發達國家展現積極建設性的態度,各方共同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

  二是市場機制的減排指標與國家自主貢獻之間的關係問題。不應該要求締約方因為轉讓來自於國家自主貢獻範圍之外的減排指標,而對國家自主貢獻的排放進行調整。但同時,中方也理解,有一些締約方對這項規定可能有些擔憂,因此願意考慮結合國家自主貢獻覆蓋的範圍等因素設置一個合理的時間期限,並請相關締約方在參與市場機制的時候,對其國家自主貢獻覆蓋的範圍給予澄清。

  三是關於2020年前的減排指標過渡問題。希望維護工商界參與《巴黎協定》下市場機制活動的信心和積極性,應該允許締約方使用2020年前的核證減排量,完成其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並且參與市場交易。為此,我們也願意探討一些妥協的方案。中方願與COP26主席國英國一道,堅持公開透明、廣泛參與、締約方驅動、協商一致這些多邊議事規則,保持密切溝通協調,推動本次大會完成這項議題,以及整個《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遺留問題的談判。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人民日報記者:葉部長您好,我想問一下咱們國家現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總體進展如何?有哪些成效?對下一步工作有哪些考慮?謝謝。

  葉民:謝謝你的提問。我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工作,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採取調整産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場機制、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溫室氣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降低了18.8%,比2005年降低48.4%,超過了向國際社會承諾的40%-45%的目標,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二是能源結構優化取得成效。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達15.9%,比2005年提升了8.5個百分點,對煤炭消費的依賴顯著下降,能源結構優化取得明顯成效。三是全國碳市場不斷完善。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每年覆蓋的碳排放量超過45億噸,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此外,我國低碳試點示範工作不斷推進,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不斷提高,全社會低碳意識也不斷提升。在做好國內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同時,我們還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氣候治理。在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生效和實施細則制定上發揮了歷史性作用。我們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和小島嶼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2020年,習近平主席作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黨中央對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近日剛剛發佈,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一是積極落實“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將“十四五”碳強度下降18%的約束性指標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實。二是推動開展碳達峰行動,推進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落實。推動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三是統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緊編制出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四是繼續完善全國碳市場,會同有關部門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儘快出臺,在發電行業碳市場運作良好的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範圍擴大到更多高排放行業。五是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推動建立溫室氣體數據統計核算、數據管理及履約長效機制。六是提升全民低碳意識,持續開展“全國低碳日”活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生活方式。七是做好《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的編制落實工作,提升城鄉建設、農業生産、基礎設施等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加強觀測和評估。八是繼續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持續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我就説這些,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封面新聞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説過,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做,是我們自己要做,請問如何理解這句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對於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意義?謝謝。

  葉民:謝謝。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應對氣候變化是推動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産業、能源、運輸、消費結構調整,將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持續注入動力。應對氣候變化也是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的重要內容。應對氣候變化與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具有顯著的協同效益,將從源頭上改善環境品質、豐富環境治理手段、提高環境治理效率、節約環境治理成本。應對氣候變化還是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努力和貢獻。我國堅持多邊主義、“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推動《巴黎協定》全面平衡有效實施,堅定支援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合理訴求,不斷推進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對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具有重要意義。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仍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治理污染等一系列艱巨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要實事求是地立足我國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與減排、整體與局部、短期與中長期的關係,穩妥有序,科學部署,紮實推進。

  同時,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採取更有力度的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充分挖掘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發展以及制度政策創新、各領域改革帶來的溫室氣體減排巨大潛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這將持續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謝謝。

英國天空新聞頻道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英國天空新聞頻道記者:中國的煤炭消耗量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中國依然在持續發展煤電産業。在今天的白皮書當中提到中國將逐漸削減煤炭的使用和消費。我的問題是,與此同時,中國卻在要求其他國家減少煤炭的使用和減少碳排放,中國的煤炭使用什麼時候能夠達到峰值?中國是否願意為了星球的未來犧牲一些短期利益?第二個問題,習近平主席是否會出席第26次締約方大會?如果不去的話,會是什麼原因?謝謝。

  葉民:謝謝。關於您提的涉及到煤炭的消耗和發展,這個問題大家很關注,具體的一些情況和考慮,請我們孫司長作個回應。

  孫楨:謝謝葉部長,謝謝這位媒體朋友的提問,這個問題比較長。我想,你主要是關注近期的一些情況,同時也提出了一個近期和遠期的關係問題。我簡單地作一個回應。

  應該説,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的基礎保障、基礎條件,從長遠來看,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同時,對未來來説,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源領域的清潔低碳發展是尤為緊迫的。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能源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能源生産結構由煤炭為主向多元化轉變,能源消費結構日趨低碳化。2020年,我國的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已經由2005年的72.4%下降到56.8%。而同時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了15.9%。中國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發電裝機實現快速增長,規模居全球首位。截至2020年底,中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總規模達到9.8億千瓦,其中風電2.8億千瓦,光伏發電2.5億千瓦,也分別連續11年、連續6年居全球的首位。

  習近平主席2020年12月宣佈,中國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習近平主席在今年9月21日宣佈,中國將大力支援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這充分展示了中國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決心和魄力。中國將繼續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同時加大力度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完善電力體制,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同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設備製造國家,將積極在全球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國際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能源供給向高效、清潔、多元化的方向加速轉型。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當前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護能源安全這些艱巨的任務,調整能源結構仍然存在諸多的現實困難和挑戰,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堅持系統觀念,堅持防範風險,處理好當前與長遠,減污降碳與能源安全、産業鏈供應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係,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可能伴隨的風險,確保安全降碳。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鳳凰衛視記者:請問中國打算採取什麼措施,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履約和透明度的建設?謝謝。

  葉民:謝謝,這個問題請孫司長回答。

  孫楨:謝謝葉部長,感謝記者的提問。關於這個話題,還是從公約説起。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應建立在各國團結合作的基礎上。《公約》關於各方提交國家溫室氣體清單、加強透明度建設的規定既是應對氣候變化履約要求,也是一種建立互信、正向激勵的合作機制。《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要在資訊通報內容、品質和頻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確保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行動與效果更加可比和透明。同時,在透明度問題上也明確給予發展中國家一定靈活度,並且要求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能力建設支援。

  我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氣候變化的透明度建設受到廣泛關注。截至目前,我國共提交了3次國家資訊通報和2次兩年更新報告,包含5個年度的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我國發佈的清單數據可靠,核算方法科學,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是清單編制及透明度建設的基礎。我們經過多年努力,建立健全了溫室氣體排放基礎統計制度,提出了涵蓋5個大類36個指標的統計指標體系,構建了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報表制度。在企業層面,出臺了24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組織開展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工作。近期,我國還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組。

  下一步,我國將不斷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提高應對氣候變化支撐保障能力,確保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統計體系能夠滿足《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新要求,推動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邁上新臺階。謝謝。

深圳衛視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深圳衛視記者:我也是關於COP26的問題。請問中方對此次大會總體上有何期待?謝謝。

  葉民:謝謝。COP26是《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之後召開的首次締約方大會,中方主張此次大會首先應當發出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尊重多邊規則強有力的政治信號,各方要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和“國家自主決定貢獻”制度安排,在尊重不同國情的基礎上,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中方期待與各方一道在本次大會就如下任務取得進展,有這麼幾個方面:

  一是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遺留問題的談判。《巴黎協定》已達成近六年,但是有一些實施細則仍然遲遲沒有完成談判。剛才有個問題,是第6條實施細則的相關問題,就是指的這方面。國際社會對於本次大會能夠完成此項任務充滿了期待。在《巴黎協定》進入全面實施之際,大會應當積極推動完成第6條實施細則的核心遺留問題談判,這是各方全面有效實施《巴黎協定》的基礎和前提,也是維護國際社會對多邊機制信任的重要標誌。

  二是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高度關切的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支援等問題上取得有效進展。在此前的會議上,發展中國家對於一直以來關切的資金和適應問題不能得到認真對待和有效回應感到失望,對發達國家是支援發展中國家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還是僅向發展中國家轉嫁減排責任心存疑慮,這已經成為多邊進程持續向前的最大障礙。在《巴黎協定》正式進入實施階段背景下,這些問題事關政治互信和發展中國家採取氣候行動的現實能力。本次締約方大會應對此作出安排,全面推進減緩、適應和支援方面的雄心。

  三是要在本次大會上突出“落實”。積極倡導各方切實落實目標,將目標轉化為落實的政策、措施和具體行動,避免把提出目標或提高目標變成空喊口號或差別化指責。比如,發達國家應當抓緊彌補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支援的缺口,這是事關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互信的重大問題。多個發達國家在未落實已有承諾的背景下仍推動進一步提升氣候目標,對此,各方應認識到不付諸行動的氣候目標無異於空中樓閣,唯有通過共同行動全面落實《巴黎協定》的要求和目標,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和挑戰。謝謝。

  邢慧娜:大家如果沒有新的問題,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裡,謝謝兩位發佈人,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再見!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