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致敬女環保人|環保鐵軍巾幗英雄的戰“疫”故事

2020-03-08

2020-03-08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穿上圍裙她們是妻子,脫下高跟鞋她們是母親,但在疫情期間,換上防護服她們是抗“疫”女兵,是一支強勁的生態環保鐵軍,以巾幗不讓鬚眉之勢,為生命安全和環境安全保駕護航。

 

  “我們是在打一場戰役,一場人民的戰‘疫’。”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監測與執法處幹部陳筱在和記者介紹自己的工作時,這樣説道。

  當談到自己的工作時,陳筱馬上進入了狀態,在疫情防控期間,她主要負責全市生態環境系統的一線監測,執法人員個人防護裝備和檢測設備的保障,處理水、氣自動監測站點的運作預警工作,以及防範因突發環境事件或大量使用消毒藥品引發的環境次生災害。

  正月初四,正在外地老家休假的陳筱,接到局裏緊急通知,立即趕回南京,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來。為了儘早給基層監測人員發放防護設備,她直到深夜12點還在催促供貨商加緊供貨。各類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服,余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防控特徵指標水質預警監測設備,在她反覆協調、溝通下,一一得到解決。

  對於陳筱而言,疫情防控的監測任務也不能放鬆。目前,企業復工復産正在有序展開。復工復産後的生態環境監測更要跟上節奏。“每個站點都要去看去查,只有逐個踩點,才能放心安心。”陳筱説到。

  “水、氣環境品質監測運作順暢是生態環境部門守好疫情防線的基石,是助力企業復工復産的基礎,作為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的一名工作人員,我必須全力以赴,一刻也不能放鬆,只有在這樣的實戰中才能真正檢驗我們生態環保人的責任擔當。” 陳筱笑著説到。

  口罩,一次性浴帽,一副不專業的護目鏡,伴隨南京市鼓樓區環境監察大隊的胡靜進出過南京大大小小的醫療單位,這是她為自己準備的防護“裝備”。

  胡靜負責管轄的街道內,包含3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首批定點收治醫院,佔全市75%,除此之外,轄區內還有幾百家社區醫院和診所均是胡靜職責範圍之內。醫院、社區診所處處可見胡靜活躍著的身影。“醫療廢物監管是我的職責,職責所在,必將前往。”胡靜肯定地説。

  為能實時掌握醫療廢物處置量,反饋給市局和區防疫指揮部,及時協助轄區內醫療單位做好廢水處理,胡靜迅速行動,將轄區內所有三級甲等醫院以上醫院負責人、經辦人、執法人員拉進一個微信群,每天報備當天污水處理量、危廢處置量等。

  隨著疫情形勢不斷嚴峻,醫療廢物、醫院廢水的處理也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把市民的擔憂降到最低,只有把份內工作做到最細。”胡靜説,為此,按照新冠病毒疫情防控要求,胡靜和各家醫療單位溝通協調,增加消毒劑用量,加大人工檢測頻次。“消毒劑不是倒的越多越好,我們對水中余氯指標也是有明確規定的,所以各項數據監管至關重要。”

  看似活力滿滿的她,不曾想幾年前卻生了一場大病,電話那頭的她不願意説出病情,“好多人我都瞞著的,説出來大家都會照顧你,現在執法力量這麼欠缺,在我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我願意繼續為環保做點事。”胡靜説,“這是環保人的初心,我很熱愛這份工作。”

  “疫情發生,管理好醫療廢物是環保的職責所在,守護好醫院的後場則是關鍵之處。”在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鼓樓生態環境局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周穎作為黨員,以巾幗不讓鬚眉的精神率先垂范,自願請命奔赴一線。

  作為監察大隊少數的女同志,周穎面對疫情並未膽怯。她主要負責鼓樓區六個街道的環境監察工作,監察的重點則是區所屬醫院的“病毒集中區”——醫療廢棄物處置點。由於鼓樓區分佈著全市半數的三甲醫院和傳染病專科醫院,有時候監察一個點位就要2個多小時。

  為保證醫療廢物的合理處置,周穎還需要現場指導醫院做好污水處理站的運作、醫療廢水消毒工作。為了節省更多的時間,周穎乾脆兩餐並做一餐,做完所有工作後再回家吃飯。

  高強度的工作加上層層疊疊的防護設備讓周穎深知一線人員的辛苦。“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堅守住醫院的第二陣地,希望醫護人員的勒痕更輕些,全國人民都能脫下口罩。”

  自打響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以來,溧水環境監察大隊全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共12人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參加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左雲就是其中之一。

  “多希望自己能有三頭六臂,這樣工作能快點,再快點。”左雲笑著説道。每天一大早,左雲需要先趕往辦公室,查看多個舉報平臺,梳理各類信訪辦理及回復情況,及時督促相關中隊按期處置。中午12點之前,她還要馬不停蹄的趕到社區參與一線防控,“包裏隨時放著幾包小麵包,有時候時間太趕來不及吃飯就補充點能量。”左雲説道。

  從2月3日開始,左雲一直堅守在社區防控的第一線,從未缺席。由於這場疫情,左雲的女兒一直未能開學,為了趕齊學習進度,女兒每天都需要在家按照學校要求上網課。雖然左雲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陪學,但懂事的女兒給予了她理解和支援。“總感覺女兒最近一下子就長大了。”左雲在提到女兒時,滿眼都帶著笑意。

  在家人和工作面前,左雲選擇了守護這個“大家庭”。左雲説:“只有把疫情控制了,學生們才能儘快復課,工人們也能順利復工,我沒有理由放棄。”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他一起,完成我們的工作。”棲霞生態環境局的呂萍和記者説道。呂萍的丈夫王船也在棲霞生態環境局工作,疫情暴發時期,夫妻倆得知組織上每天都有下沉街道的工作,立馬報名參加一線戰“疫”。“家裏人都勸我們待在家中,因為誰也不知道疫情會發展成什麼樣,但我們倆個人一起工作就很安心。”呂萍笑著説道。

  根據防疫部署,呂萍負責協助街道、社區,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的巡查,她深知這份工作的重要,“管控好社區的疫情才能守護好居民們的安全。”登記、測體溫、檢查口罩......因為這項疫情防控工作的繁雜,呂萍一幹就是一天,與此同時,“熱心腸”的她還參加了申請復工企業復工前的檢查。

  雖然呂萍是一名“環保老兵”,但她也是一名新手媽媽。呂萍有一個還不到三歲的兒子,正是依賴媽媽的年紀。為了不耽擱工作,呂萍每天要比平時早起一個小時左右為兒子準備餐食,“現在工作忙,我能給孩子做飯吃就很幸福了。”提及此,呂萍的聲音有所顫抖。“但是現在疫情當前,只有大家平安,我們小家才能長安!”

  “今日南京並無新增病例。”張貝貝看到新聞中傳來的“好消息”,心裏更加擔心了,“不知道老汪那邊的情況是否好點了。”

  張貝貝的丈夫是馳援武漢的醫療廢物轉運司機汪長新,2月14日,汪長新和其他三名隊友代表南京,前往武漢進行支援。身為汪長新的妻子,張貝貝既支援丈夫的工作,以他為驕傲,但同時也充滿了擔心。

  每晚九點,張貝貝和9歲的兒子汪相辰早早準備好和汪長新視頻通話,這成了一家三口不言語的“小甜蜜”。“爸爸,我今天又新學了一首詩,我背給你聽。”雖然年僅9歲,但汪相辰清楚地知道爸爸在做什麼工作,他也明白爸爸為什麼要去武漢。“我希望爸爸能夠保護好自己,長大了我也向他學習,做一個勇士。”汪相辰認真地説道。“兒子是他的驕傲,陪伴兒子的成長是他平日裏最重要的事之一。我目前能為他做的就是不讓他分心,照顧好孩子和老人。”張貝貝説道。

  當從視頻中看到丈夫疲倦的模樣,張貝貝滿是心疼。“今天累不累,身體還好吧?”本想説的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關心的問候,“你記得,我不要你做什麼超人英雄,風光萬千抵不過你平安歸來。”“老婆遵命,保證完成任務。”看到丈夫平安無事,張貝貝一天的疲憊也煙消雲散。

  剛挂下電話的張貝貝又拿起手機,“你保重自己,家裏都好,不要有後顧之憂。”“我要天天和你説!”這是她與丈夫每天兩條固定的資訊,這也是汪長新來武漢後,他們最情真意切的晚安語。

  來源:南京生態環境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