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項目 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公眾參與情況 |
建設單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關環境保護措施承諾文件(連結) |
1 |
金上(西藏側)~湖北特高壓直流送端500千伏接入及配套電源送出工程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區昌都市 |
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 |
湖北安源安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建設巴塘~芒康雙回線路π入卡麥換流站500千伏線路工程、蘇洼龍水電站~巴塘水電站線路改接入卡麥換流站500千伏線路工程、拉哇水電站~卡麥換流站500千伏線路工程。線路途經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路徑全長約37.5千米。 項目靜態總投資約50197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約520萬元,佔總投資的1.04%。 |
(一)電磁環境 採取抬升導線對地高度、提高工藝水準等有效措施控制項目運作時産生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且給出警示和防護指示標誌。確保項目周圍區域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符合《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 (二)生態敏感區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優化線路路徑,落實沿線各省(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避讓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確實不能避讓必須經過的,採取較小塔型、高塔跨越、檔距加大等措施,選擇影響較小區域通過,減少佔地和林木砍伐,防止破壞生態環境和景觀。 本項目未穿(跨)越自然保護地、世界自然遺産、生態保護紅線等法定生態保護區域,也不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 (三)聲環境 項目採取隔聲降噪措施,確保項目周圍區域噪聲符合《聲環境品質標準》(GB 3096—2008)相應功能區要求,防止噪聲擾民。 (四)其他環境影響 施工期採取有效防塵、降噪措施;施工過程中産生的固體垃圾將分類集中堆放,及時清運;産生的廢水將收集處理,不排入沿線地表水體;在建設臨時道路、牽張場地等時,儘量減少對地表的擾動,施工結束後及時進行生態恢復治理。 |
建設單位採取網站公示、報紙公示、張貼公告等方式進行了公眾意見調查,單獨編制了公眾參與説明,並在其公司網站上進行了公開。環境影響評價資訊發佈後,至意見反饋截止日期,未收到與本項目環境影響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有關的建議和意見。 |
|
2 |
金上(西藏側)~湖北特高壓直流送端500千伏接入及配套電源送出工程(卡麥換流站~巴塘Ⅲ回500千伏線路工程)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區昌都市 |
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 |
湖北安源安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巴塘500千伏變電站間隔擴建工程,站址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本期擴建1個500千伏出線間隔。 (二)新建卡麥換流站~巴塘Ⅲ回500千伏線路工程,線路途經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路徑全長約9.5千米。 項目靜態總投資約7715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約135萬元,佔總投資的1.75%。 |
(一)電磁環境 採取抬升導線對地高度、提高工藝水準等有效措施控制項目運作時産生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且給出警示和防護指示標誌。確保項目周圍區域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符合《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 (二)生態敏感區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優化線路路徑,落實沿線各省(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避讓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確實不能避讓必須經過的,採取較小塔型、高塔跨越、檔距加大等措施,選擇影響較小區域通過,減少佔地和林木砍伐,防止破壞生態環境和景觀。 本項目未穿(跨)越自然保護地、世界自然遺産、生態保護紅線等法定生態保護區域,也不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 (三)聲環境 變電站採用低噪聲設備,採取隔聲降噪措施,確保變電站廠界噪聲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相應標準,同時確保項目周圍區域噪聲符合《聲環境品質標準》(GB3096-2008)相應功能區要求,防止噪聲擾民。 (四)其他環境影響 施工期採取有效防塵、降噪措施;施工過程中産生的固體垃圾將分類集中堆放,及時清運;産生的廢水將收集處理,不排入沿線地表水體;在建設臨時道路、牽張場地等時,儘量減少對地表的擾動,施工結束後及時進行生態恢復治理。 |
建設單位採取網站公示、報紙公示、張貼公告等方式進行了公眾意見調查,單獨編制了公眾參與説明,並在其公司網站上進行了公開。環境影響評價資訊發佈後,至意見反饋截止日期,未收到與本項目環境影響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有關的建議和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