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公示公告 > 公示區 > 公示

2025年10月15日生態環境部關於曹妃甸11-1/3/5油田綜合調整項目等3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擬進行審查公示

2025-10-15

2025-10-15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根據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式的有關規定,我部擬對曹妃甸11-1/3/5油田綜合調整項目等3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查。現將擬審查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10月15日-2025年10月21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提出聽證申請。通過來信提出聽證申請的,請同步電話告知我部。
  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2號 
  郵  編:100006

序號

項目

名稱

建設地點

建設

單位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項目概況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聯繫電話

1

曹妃甸11-1/3/5油田綜合調整項目

渤海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海油環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項目擬新建1座中心處理平臺(CFD11-1CEPM);新建1座井口平臺(CFD11-3/5WHPN),布設24個井槽,先期開發17口生産井,預留7口井;新鋪設2條海底混輸管道(CFD11-3/5WHPCCFD11-3/5WHPN長度約1.95千米、CFD11-3/5WHPNCFD11-1CEPM長度約4.35千米)、1條海底電纜(CFD11-1CEPMCFD11-3/5WHPN長度約4.35千米);在CFD11-1CEPJ平臺實施7口調整井(5口涉及側鑽),CFD11-1WGPA平臺實施3口調整井(均不涉及側鑽);同時,對依託的CFD11-1WGPACFD11-1CEPJCFD11-3/5WHPCCFD11-1EPP平臺進行適應性改造:CFD11-1WGPA平臺拆除原生活樓,新增生産計量管匯橇、注水管匯橇、多相流量計等;CFD11-1CEPJ平臺外擴甲板,新增多相流量計、生産計量管匯橇等;CFD11-3/5WHPC平臺外擴甲板,新增3臺變壓器、雨淋閥組、多路閥等;CFD11-1EPP平臺進行配套電力設施改造。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海水水質:影響主要來自非油層段鑽井液和鑽屑排放、海底管纜挖溝鋪設産生的懸浮泥沙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擬採取的環保措施:水基鑽井液迴圈使用。非油層段鑽井液和鑽屑經檢測滿足《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GB 4914-2008)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生物毒性 第1部分:分級》(GB 18420.1-2009)一級標準後排海;油層段鑽井液和鑽屑、不滿足排放要求的非油層段鑽井液和鑽屑運回陸地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平臺生活污水處理滿足《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GB4914-2008)一級標準後排海,生活垃圾和生産垃圾運回陸地處理。船舶機艙含油污水鉛封後運回陸地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船舶産生的各類垃圾、生活污水嚴格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GB 3552-2018)處理處置。運營期含油生産水處理滿足《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質指標技術要求及分析方法》(SY/T5329-2022)標準後回注。2海洋生態:項目位於白姑魚産卵場、藍點馬鮫産卵場、銀鯧産卵場內。施工期鑽井液和鑽屑排放、海底管纜挖溝作業産生的懸浮泥沙會對海洋生物産生一定的影響。擬採取的環保措施:嚴格控制鑽井液和鑽屑的排放速率。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海底管纜挖溝作業避開白姑魚、藍點馬鮫、銀鯧的産卵盛期(5月至6月)。同時,採用增殖放流等方式進行生態修復,最大限度減輕項目建設對海洋生物的影響。3)環境風險:主要為井噴/井涌、平臺設備和工藝管道泄漏、平臺火災爆炸、新建混輸管道泄漏、船舶碰撞泄漏、地質性溢油等事故。擬採取的風險防範措施:嚴格實施鑽井作業規程;在鑽臺、泥漿池和泥漿工藝室等場所設置通風系統和烴類氣體探測器,配備安全有效的防噴設備和良好的壓井材料及井控設備;對易發生泄漏的管路設置應急關斷系統,在生産工藝區裝備火焰和氣體探測器;嚴格按照輸油作業規定進行操作,定期對輸油軟管進行檢測、保養維護;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定期對海管進行全面檢查,不定期進行海管狀態監測;做好作業船舶調度工作,值班船對平臺周圍進行巡視,驅散在安全區範圍內作業的漁船;優化鑽井軌跡,加強隨鑽監測,嚴格按照設計注入壓力和注入量進行注水作業,確保注採平衡,防範地質性溢油及淺層氣風險事故發生。發生事故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有效措施減輕事故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時進行處置並報告相關政府部門。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開展了公眾參與。

010-65645526

2

惠州油田75口調整井項目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海油環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項目擬在惠州油田群8個平臺實施75口調整井,均為生産井,包括2口新鑽井和73口側鑽井。其中,HZ21-1A平臺實施17口調整井,HZ26-1平臺實施9口調整井,HZ32-2平臺實施6口調整井,HZ32-3平臺實施6口調整井,HZ19-3平臺實施12口調整井(含1口新鑽井),HZ19-2平臺實施17口調整井(含1口新鑽井),HZ25-3平臺實施5口調整井,HZ32-5DPP平臺實施3口調整井。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海水水質:影響主要來自施工期鑽井液、鑽屑排放産生的懸浮泥沙,以及生活污水、運營期含油生産水排放等。擬採取的環保措施:鑽井液迴圈使用。鑽屑、水基鑽井液經處理檢測滿足《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生物毒性 第1部分:分級》GB18420.1-2009二級標準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GB4914-2008三級標準後排海;非水基鑽井液、不滿足排放要求的鑽屑和水基鑽井液運回陸地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生活污水、運營期含油生産水處理滿足《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GB4914-2008)三級標準後排海。洗井廢水處理達標後排海。除符合排放要求的食品廢棄物,其他生活垃圾、生産垃圾運回陸地處理,其中危險廢物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2海洋生態:項目位於藍圓鲹粵東外海産卵場、鮐魚珠江口近海産卵場、鮐魚粵東外海産卵場、金線魚産卵場、深水金線魚産卵場、短尾鰭大眼鯛南海北部産卵場和黃鯛南海北部産卵場內。施工期鑽井液、鑽屑排放産生的懸浮泥沙會對海洋生物産生一定的影響。擬採取的環保措施:嚴格控制鑽井液和鑽屑的排放速率,減少懸浮物擴散的面積;合理選擇施工時間,鑽井液、鑽屑的排放避開重要漁業資源集中産卵盛期(3月);採用增殖放流等方式進行生態修復,最大限度減輕項目建設對海洋生物的損害。3)環境風險:主要為井噴/井涌、平臺火災/爆炸、平臺管線或儲罐泄漏以及地質性溢油事故等。擬採取的風險防範措施:嚴格實施鑽井作業規程,加強鑽時觀測,及時組織壓井作業;配備安全有效的防噴設備和良好的壓井材料及井控設備;在鑽臺、泥漿池和泥漿工藝室等場所設置通風系統和烴類氣體探測器;主要設備、生産裝置和單元設置相應的壓力、液位和溫度報警系統與安全泄壓保護裝置及應急關斷系統;生産工藝區裝備火焰和氣體探測器;優化鑽井軌跡,儘量避免穿越斷層,防範地質性溢油事故發生。發生事故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有效措施減輕事故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時進行處置並報告相關政府部門。

010-65645526

3

廈門港翔安港區1#-5#集裝箱泊位工程填海造地工程

廈門港務海順碼頭有限公司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工程位於廈門同安灣口海域,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67.8937公頃,其中,填海面積157.2173公頃(含放坡面積),包括新增填海149.8439公頃,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海域7.3734公頃;佔用翔安陸域12.9434公頃。建設內容包括填海工程(含護岸工程)、疏浚工程,不包括成陸後的碼頭及配套設施等陸上項目的建設內容。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海水水質:影響主要為碼頭基槽開挖和基床拋石、圍堤隔堤施工、港池疏浚、陸域吹填等施工産生的懸浮泥沙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方案和時序,按照先圍後填、分區吹填的順序施工;合理佈置溢流口的位置,選配合適的溢流口裝配式箱型鋼結構水門及倒濾裝置;在溢流口、疏浚區域、LNG電廠取水口外設置防污簾,定期巡查、檢查防污簾狀態,一旦發現防污簾損壞,立即停工、及時修復或更換防污簾;針對溢流口、疏浚區域,適時開展防污簾內外的懸浮泥沙濃度監測,動態監測疏浚區懸浮泥沙影響範圍,並及時調整疏浚施工作業強度。施工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各類垃圾交由在廈門港口管理局備案的接收單位接收、轉運。施工臨時場地設置移動式環保廁所,由地方環衛部門定期接收處理。施工人員生活廢水由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處理;施工機械和車輛清洗廢水經隔油沉澱處理後回用於施工場地灑水抑塵。(2)海洋生態:影響主要為填海永久佔用海洋生物棲息環境,以及懸浮泥沙濃度增加造成海洋生物資源損失,港池疏浚、鑿岩作業施工噪聲會對中華白海豚造成干擾工程施工可能對周邊鳥類棲息覓食活動造成一定影響,另外,工程實施後,紅樹林所在池塘與海域相連的涵洞被封堵導致紅樹林無法正常水體交換,造成紅樹林資源損失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優化施工工藝和組織安排,嚴格按照批復的用地用海範圍開展施工;施工時禁止污水排放,控制高噪聲設備使用時間;合理佈置懸浮泥沙監測點位,開展防污簾效果評估,並根據評估效果及時調整防污簾的佈置方案;採用鑿岩工藝代替水下爆破進行清礁,嚴禁水下炸礁,鑿岩作業採用軟啟動方式;劃定施工船舶及輔助船舶相對固定的航線,航速不得超過10節;開展施工環境監理和環境跟蹤監測。設置觀察船舶,加強對中華白海豚的觀測,發現後立即停止施工並對進行聲學驅趕,施工船舶航行時注意避讓中華白海豚;在中華白海豚交配高峰期(5-7月)降低鑿岩作業強度,鑿岩施工採取水下噪聲阻尼系統,同時開展水下噪聲跟蹤監測,若發現水下噪聲影響較大立即停止施工並優化施工工藝;制定中華白海豚應急救助預案,及時對受傷、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施救並報告有關部門。施工前對工程區域進一步開展詳細調查,制定中國鱟異地遷移保護方案,對發現的中國鱟及時開展異地遷移保護。將同安灣海域作為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生態修復示範工程實施的海域,通過浚深、水下微地形營造,構建中華白海豚偏好的棲息地環境,同時採用微生境營造吸引中華白海豚偏好餌料生物集聚的適宜生境,進而構建中華白海豚棲息活動地,修復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面積不少於150公頃;統籌安排中華白海豚的跟蹤監測及填海工程對中華白海豚棲息地影響跟蹤監測,持續性跟蹤監測10年。工程範圍避讓北側附近池塘的紅樹林,池塘紅樹林結合地方防洪排澇工程開展水系連通修復措施,在工程填海成陸西側形成一條納潮通道連接工程西側海域和紅樹林生長區;同時,結合廈門市生態修復規劃,在海滄灣(海滄區海滄大道沿岸)開展紅樹林補充種植,種植面積約0.8公頃。濕地修復選擇工程區東北角的陸地和海灘5.3公頃,結合區域防洪排澇安全規劃設置滯洪區開展;選擇同安灣西側海域約750米人工沙灘,結合廈門市整體生態修復規劃開展灘面清理、補沙等養護;對工程西側海域,向海一側約190米的灘面表層的亂石雜物進行人工清理。採用增殖放流的方式進行生態修復,最大限度減輕工程建設對海洋生物的損害。(3)環境風險主要為施工船舶碰撞事故造成的燃料油泄漏擬採取的風險防範措施:建設單位根據有關規定編制擬建工程施工通航安全保障方案,制訂通航安全保障措施;加強船舶安全管理;按規定辦理施工作業手續,劃定施工水域和安全作業區域,設置必要的導助航、警示裝置等施工作業區設置1艘溢油應急船舶;定時檢查和監控施工設備,及時整改設備安全隱患;實施值班、瞭望制度,減少船舶碰撞事故發生。發生事故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有效措施減輕事故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時進行處置並報告相關政府部門。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開展了公眾參與。

010-65645526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