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公示公告 > 公示區 > 公示

2025年11月24日生態環境部關於恩平24-2等油田綜合調整項目等3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擬進行審查公示

2025-11-24

2025-11-24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根據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式的有關規定,我部擬對恩平24-2等油田綜合調整項目等3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查。現將擬審查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11月24日-2025年11月28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提出聽證申請。通過來信提出聽證申請的,請同步電話告知我部。
  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2號
  郵  編:100006

序號

項目

名稱

建設地點

建設

單位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項目概況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聯繫電話

1

恩平24-2等油田綜合調整項目

南海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海油環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項目擬在現有EP24-2DPP平台南側加挂1座平臺(以下簡稱EP24-2DPP加挂平臺),在EP24-2DPP加挂平臺及現有5座平臺實施61口調整井(包括53口生産井和8口先採油後轉為注水井)。其中,在EP24-2DPP加挂平臺上設置12個井槽(5個單筒雙井和7個單筒單井),實施17口調整井,包括16口生産井和1口先採油後轉為注水井,並在加挂平臺上建設1套處理量為500立方米/時的生産水處理系統;在EP15-1CEP平臺實施10口調整井,均為生産井;在EP20-4DPP平臺實施15口調整井,包括10口生産井和5口先採油後轉為注水井;在EP10-2WHPA平臺實施6口調整井,均為生産井;在EP20-5WHPA平臺實施5口調整井,均為生産井;在EP18-6DPP平臺實施8口調整井,包括6口生産井和2口先採油後轉為注水井。同時,對現有EP24-2DPP平臺、EP20-4DPP平臺和EP15-1CEP平臺進行適應性改造:在EP24-2DPP平臺上改造低壓、高壓配電盤;在EP20-4DPP平臺上增加注水設備;在EP15-1CEP平臺上增加1台壓縮機。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海水水質:影響主要來自施工期水基鑽井液、鑽屑排放産生的懸浮物、施工船舶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運營期含油生産水的排放等。擬採取的環保措施:鑽井液迴圈使用。非水基鑽井液運回陸地處理;鑽屑和水基鑽井液經檢測滿足《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生物毒性 第1部分:分級》(GB 18420.1-2009)二級標準及《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GB 4914-2008)三級標準後排海;不滿足排放要求的鑽屑和水基鑽井液運回陸地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生活污水經處理滿足《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GB 4914-2008)三級標準後排海。除符合排放要求的食品廢棄物,其他生活垃圾、生産垃圾分類收集後運回陸地處理,其中危險廢物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船舶機艙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各類垃圾嚴格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GB 3552-2018)處理處置。洗井廢水處理達標後排海。運營期EP20-4DPP平臺上少量含油生産水經處理滿足《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質指標技術要求及分析方法》(SY/T 5329-2022)標準後回注地層,其餘含油生産水經處理滿足《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GB 4914-2008)三級標準後排海。(2)海洋生態:項目位於黃鯛南海北部産卵場、緋鯉類珠江口-粵西外海産卵場、深水金線魚産卵場、短尾大眼鯛南海北部産卵場、長尾大眼鯛南海北部産卵場-萬山列島産卵場內。施工期鑽井液、鑽屑排放産生的懸浮泥沙以及運營期含油生産水排放會對海洋生物産生一定的影響。擬採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鑽井液、鑽屑在水下約20米排放,嚴格控制鑽井液、鑽屑的排放速率。儘量縮短施工週期。同時,採用增殖放流等方式進行生態修復,最大限度減輕項目建設對海洋生物的影響。(3)環境風險:主要為井噴/井涌、平臺火災/爆炸、船舶碰撞燃料油泄漏、非水基鑽井液泄漏、平臺工藝管線泄漏、海底管道泄漏、地質性溢油等事故。擬採取的風險防範措施:建立健全井控管理系統,嚴格實施鑽井作業規程,加強鑽時觀測,及時組織壓井作業;在鑽臺、鑽井液池和鑽井液工藝室等場所設置通風系統和烴類氣體探測器;EP24-2DPP加挂平臺新增一套自動滅火系統;在平臺上設置助航標識燈、障礙燈、霧笛、平臺標誌牌等;施工作業船舶在施工期間加強值班瞭望,由守護船對平臺周圍進行巡視,驅散在安全區範圍內作業的漁船;嚴格按輸送作業操作規定操作,加強鑽井液輸送軟管保養,定期更換;定期對輸油軟管進行安全檢測,定期進行保養維護;制定海底管線保護和檢測程式,對海底管道進行不定期和定期檢測;加強隨鑽監測,嚴格按照設計注入壓力和注入量進行注入作業,防範地質性溢油及淺層氣風險事故發生。發生事故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有效措施減輕事故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時進行處置並報告相關政府部門。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開展了公眾參與。

010-65645526

2

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瑯琊台灣作業區灣底通用

碼頭工程陸域形成工程

黃海

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海洋大學

該工程位於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瑯琊台灣作業區,填海面積約106.1380公頃,透水構築物用海面積約3.3949公頃,停泊水域(港池、蓄水)用海面積約9.5538公頃;碼頭岸線總長約1668米。建設內容包括填海工程、碼頭主體結構、引橋、護岸及臨時圍堰、疏浚工程,不包括陸域形成後的地基處理、堆場、道路和配套設施建設等內容。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海水水質:影響主要為基槽開挖、拋石、港池疏浚、吹填溢流、炸礁等施工産生的懸浮物。擬採取的環保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時序,採取先圍後填順序施工,分區分階段填海;吹填區泥漿流經多道沉隔,增加泥漿沉澱時間;在溢流口前沿區域設置兩道防污簾,排泥管吹填口佈置儘量遠離吹填溢流口;吹填區至溢流口之間設沉澱區,必要時可添加絮凝劑;加強溢流口懸浮物監測,若發現超標及時調整施工工藝、工期,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水質達標控制;應選擇6級風以下施工;使用定位系統引導挖泥船,嚴格控制疏浚範圍,按設計分層開挖;加強泥駁運輸管理。施工船舶含油污水根據《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設備鉛封管理規定》鉛封後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交由專業單位處理;陸域生活區設臨時簡易廁所,生活污水定期運至污水處理廠處理;陸域生活垃圾收集後由當地環衛部門清運。(2)海洋生態:影響主要為填海佔用海洋生物生境,基槽挖泥、港池疏浚、吹填溢流、炸礁等施工導致懸浮物濃度增加造成海洋生物資源損失,工程施工産生的懸浮泥沙對青島文昌魚濾食等行為具有不利影響,炸礁可能會對青島文昌魚産生一定影響,工程佔用濕地以及部分圍海養殖已簽署徵遷協議,另外,工程施工可能會對鳥類在該區域覓食及遷徙活動造成一定干擾。擬採取的環保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採取合理的施工工藝和施工進度安排;基槽挖泥、港池疏浚、炸礁施工避開青島文昌魚産卵繁殖期5月至7月;施工前充分了解青島文昌魚的生物量、分佈等情況,工程外側安排應急救護,一旦發生誤傷,儘快實施救護並通知漁政管理部門;加強施工期生態環境監測,瑯琊台灣內設置海洋生態調查站位,定期開展生態調查,評估施工對青島文昌魚的影響,及時調整施工方式及保護措施;水下爆破作業應嚴格控制一次起爆的最大爆破炸藥量,採用延時爆破等方式,爆破作業應避開魚類生長高峰期,水下爆破前使用超聲波驅魚換能器進行魚類驅趕;通過拆除已徵用的養殖池進行岸線恢復,擬恢復岸線長度約2.257公里;將工程北側約300米處約3.18公頃已徵用養殖塘拆除進行濕地修復;加強施工光源管理,儘量避免對鳥類造成干擾;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及跟蹤監測等。(3)環境風險:主要為施工船舶碰撞等事故造成的燃料油泄漏。擬採取的風險防範措施:加強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施工前按規定申請辦理水上、水下施工作業手續,發佈施工作業航行通告和警告;施工船派專人值守瞭望;嚴格限定施工船舶作業水域,配備必要的導助航、警示標誌等安全保障措施;合理安排通航船舶靠、出境時間;嚴禁在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業;定期對吹泥管線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維修。發生事故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有效措施減輕事故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時進行處置並報告相關政府部門。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開展了公眾參與。

010-65645526

3

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北三突堤7-8#泊位工程

陸域形成工程

黃海

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海洋大學

該工程位於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瑯琊台灣作業區,填海面積約105.3658公頃,停泊水域(港池、蓄水)用海面積約6.9362公頃;碼頭岸線總長約784.5米。建設內容包括填海工程、碼頭主體結構、護岸及臨時圍堰、港池疏浚及地基處理,不包括陸域形成後的堆場、道路和配套設施建設等內容。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海水水質:影響主要為基槽開挖、拋石、港池疏浚、吹填溢流等施工産生的懸浮泥沙。擬採取的環保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時序,採取先圍後填順序施工,分區分階段填海;吹填區泥漿流經多道沉隔,增加泥漿沉降時間;在溢流口前沿區域設置兩道防污簾,排泥管吹填口佈置儘量遠離吹填溢流口;吹填區至溢流口之間設沉澱區,必要時可添加絮凝劑;加強溢流口懸浮物監測,若發現超標及時調整施工工藝、工期,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水質達標控制;應選擇6級風以下施工;使用定位系統引導挖泥船,嚴格控制疏浚範圍,按設計分層開挖;加強泥駁運輸管理。施工船舶含油污水根據《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設備鉛封管理規定》鉛封後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交由專業單位處理;陸域生活區設臨時簡易廁所,生活污水定期運至污水處理廠處理;陸域生活垃圾收集後由當地環衛部門清運。(2)海洋生態:影響主要為填海佔用海洋生物生境基槽開挖、拋石、港池疏浚、吹填溢流等施工導致懸浮物濃度增加造成海洋生物資源損失,工程施工産生懸浮泥沙會對青島文昌魚産生一定影響,工程佔用濕地以及部分圍海養殖已簽署徵遷協議,另外,工程施工可能會對鳥類在該區域覓食及遷徙活動造成一定干擾。擬採取的環保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採取合理的施工工藝和施工進度安排;基槽挖泥、港池疏浚避開青島文昌魚産卵繁殖期5月至7月;施工前充分了解青島文昌魚的生物量、分佈等情況,工程外側安排應急救護,一旦發生誤傷,儘快實施救護並通知漁政管理部門;加強施工期生態環境監測,瑯琊台灣內設置海洋生態調查站位,定期開展生態調查,評估施工對青島文昌魚的影響,及時調整施工方式及保護措施;將工程北側約0.9至2.5公里處約42.70公頃已徵用養殖塘拆除進行濕地修復;加強施工光源管理,儘量避免對鳥類造成干擾;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及跟蹤監測等。(3)環境風險:主要為施工船舶碰撞等事故造成的燃料油泄漏。擬採取的風險防範措施:加強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施工前按規定申請辦理水上、水下施工作業手續,發佈施工作業航行通告和警告;施工船派專人值守瞭望;嚴格限定施工船舶作業水域,配備必要的導助航、警示標誌等安全保障措施;合理安排通航船舶靠、出境時間;嚴禁在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業;定期對吹泥管線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維修。發生事故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有效措施減輕事故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時進行處置並報告相關政府部門。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開展了公眾參與。

010-65645526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