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2023年電力碳足跡因子發佈後,圍繞2024年電力碳足跡因子數據研究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為建立電力碳足跡因子常態化更新機制,及時提供産品碳足跡測算所需的電力碳足跡基礎數據,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組織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等單位開展以下工作:一是穩步推進電力碳足跡因子深化研究工作。在2023年電力碳足跡因子研究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量化工作支撐團隊,夯實數據基礎,開展深入研究,組織企業量化形成2024年各發電類型及全國電力平均碳足跡因子。二是持續完善電力碳足跡標準體系。加快推動電力産品碳足跡國家標準立項和編制,對功能單位、系統邊界、階段劃分、取捨原則、數據品質等相關技術要求作出規範,為因子測算提供了標準化支撐。三是推動電力碳足跡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組織參與電力碳足跡因子相關國際交流活動,加強與國際數據庫、相關國際組織溝通,推動電力碳足跡因子國際互信。
問:新發佈的2024年電力碳足跡因子包含哪些內容,有什麼特點?
答:今年,生態環境部聯合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組織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等單位,在量化方法與2023年保持一致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案例數據,加強數據迭代,量化形成2024年燃煤發電、燃氣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光熱發電、生物質發電碳足跡因子,以及輸配電碳足跡因子和全國電力平均碳足跡因子等11項碳足跡因子數據集。
今年量化工作的特點在於大幅增加了案例樣本數量,進一步提高實測數據比例,盡可能體現電力結構優化和綠色轉型發展實際。如,參與測算企業案例數量相較于去年增長近一倍,案例在技術代表性、地域典型性上進一步提升;煤電運營量化數據超過99%來源於實測數據,水力發電水庫碳通量、核燃料來源及廢物處置環節均採用了實測數據。
問:2024年全國電力平均碳足跡因子值與2023年相比有何變化,原因是什麼?
答:2024年全國電力平均碳足跡因子為0.5777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每千瓦時,較2023年全國電力平均碳足跡因子0.6205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每千瓦時下降6.9%。主要原因是:一是電源結構持續優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2024年,風電、太陽能、水電發電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2.5%、43.6%、10.9%,清潔能源發電量快速增長,電源結構持續優化。二是間接排放電力因子更新。2024年燃煤、氣電、風電等所有類型發電因子量化過程中均採用官方發佈的2023年全國電力平均碳足跡因子(0.6205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每千瓦時),相較之前所用因子有所下降,計算得出的發電因子數值普遍下降。全國電力平均碳足跡因子下降是我國電力行業清潔低碳轉型發展的重要體現,客觀反映了我國電源結構優化、技術創新發展的實際成效。
問:為什麼輸配電因子與2023年相比變化較大?今年新增發佈含線損的輸配電因子是出於什麼考慮?
答:輸配電因子(不含線損)由2023年的0.0036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每千瓦時升至0.0046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每千瓦時,同比上升27.78%,主要原因是擴大了量化範圍,將國網、南網的主幹電網及配網全部納入,同時增加了樣本案例,在全國層面更具代表性。但由於輸配電部分在全國電力平均碳足跡量化過程中影響權重較低,其數值變動對全國電力平均碳足跡因子量化結果影響較小(低於0.2%)。
在深入研究輸配電過程相關數據後,按照國際慣例,2024年全國電力碳足跡因子相較于2023年全國電力碳足跡因子增加了輸配電(含線損)因子。主要考慮是為了更好地衡量電力産品在不同階段的碳排放,精細化量化輸配電環節本身的碳足跡情況,為企業測算産品碳足跡提供更符合實際情況的輸配電環節因子數據。
問:下一步還將開展哪些工作?
答: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組織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持續常態化開展電力碳足跡因子工作。一是繼續深化電力碳足跡因子研究,基於數據代表性、科學性、可追溯性等核心原則,進一步擴大測算覆蓋範圍,豐富案例樣本,加強因子數據迭代,提高碳足跡因子的科學性、準確性、代表性。探索豐富電力碳足跡因子品種,選取典型區域探索開展區域碳足跡因子研究。二是持續更新發佈後續年度電力碳足跡因子,提升電力碳足跡數據品質和代表性。三是持續完善電力碳足跡標準體系,加快制定電力産品碳足跡系列國家標準。四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多渠道推進電力碳足跡因子國際互信,提升因子數據的適用性和影響力。